中国男篮在结束7月24、25日热身赛杭州站后,移师南京,并于7月27日晚,与波黑男篮在南京奥体中心国缘V9体育馆开启热身赛南京站首场对决。
比赛现场
作为中国男篮出征亚洲杯前的最后一站,中国男篮铆足劲全力以赴,最终以90-70分大胜波黑队,以全队5人得分上双的优异成绩,拿下南京站第一场热身赛胜利。
全场高能 赛事对抗看点满满
开赛哨声响起的瞬间,中国队胡金秋与波黑队哈利洛维奇进行跳球,率先获得球权的胡金秋迅速下底获队友传球快攻,拿下本场比赛首个进球,点燃全场热情。
比赛现场
随后,面对拥有身高优势的波黑队,中国男篮持续发力,采取全场人盯人战术,较高的防守强度对波黑队带来很大压力。首节结束,中国队25-16领先波黑队。
比赛现场
第二节刚开始,波黑队连续得分,内线强度明显提升,迅速将比分差距缩小。在波黑队增强身体对抗前提下,双方陷入鏖战,中国队顶住压力保持领先,高诗岩3记3分引得全场欢呼,打出一波攻防小高潮。第二节还剩1分44秒左右,双方比分第二次追平,中国队廖三宁1记3分稳住比分优势。半场结束,中国队48-43分领先。
比赛现场
易边再战,中国队程帅澎率先3分。第三节中,经过中场休息,双方在心态和战术均作出调整,波黑队更注重传切配合,但在胡金秋的强势表现下,至第三节末,分差已扩大至20分,中国队以78-58领先波黑队。
现场观众加油助威
步入末节,双方体力均有所下降,在此情况下,中国队依旧保持高频次换人,以达到热身赛练兵效果,且在此役中,全队5人得分上双,最终以90-70大胜波黑队。
氛围感拉满!万名球迷齐助阵
赛场内激战精彩纷呈,赛场之外同样热度飙升,万名球迷的助威声浪早已将氛围感推向顶点——当天17时30分,体育馆前检票闸机开启,球迷们手持门票有序入场,队伍如长龙般蜿蜒至场馆外的广场。
球迷有序入场
“中国男篮加油!”“南京掌声最胎气!”……赛事组委会在观众检票入口处特别设立“南京,我来了”专场互动活动,其中,赛事冠名商海澜之家“南京方言助威”展位引得球迷们纷纷用方言写满对中国男篮的祝福,前100名参与留言的球迷还收获了品牌定制礼品,让观赛体验更添温情。活动专区内,文创、游戏、挑战等小互动,成为连接球迷与赛事的情感纽带,将赛前的热烈氛围不断升温。
活动专区
赛事还为入场球迷贴心准备了赛事专属城市“应援包”。球迷们迫不及待换上印有“中国龙”图腾及“南京,我来了”字样的红色应援服,高举应援棒,时刻准备为球员呐喊助威。
“南京,我来了”应援服
中国男篮队员为“城市英雄”送上纪念门票
场馆内,五星座席区域尤为醒目,这里不仅是观赛的“黄金位置”,更承载着特殊的敬意——赛事组委会积极邀请8位来自南京的“城市英雄”来到比赛现场。中国男篮球员张宁、徐杰、刘礼嘉为他们送上本站比赛纪念门票。这些“城市英雄”作为特邀嘉宾,担任国歌领唱人,在全场目光的注视下,带领万名球迷高唱国歌,场面庄严肃穆又热血沸腾。
奏唱国歌
精彩有待解锁 “赛事+”惊喜持续掉落
最近半个月,中国男篮辗转欧洲各地,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拉练。本场热身赛中,在主力队员未能悉数参赛的情况下,中国男篮仍表现出高度的专注度和执行力,此次南京站首胜为亚洲杯赛前练兵注入强心剂。
中国男篮主教练郭士强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次比赛,我们赛前准备比较充分,提前分析了对手攻防两端特点以及球员特色。整场比赛防守压力强度大,进攻发挥也比较出色,希望球员能够保持比赛强度,持续打好赛事。”
中国男篮主教练郭士强总结赛事表现
波黑队主教练也认为,中国队为此次赛事做了很好的准备,他说:“感谢主办方邀请我们来到中国,现场比赛氛围非常好,希望中国队在亚洲杯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波黑队主教练发言
本次赛事同步进行线上直播,大屏端央视体育频道CCTV5+及央视频、央视体育、咪咕视频、中国篮球之队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
直播海报
对于意犹未尽的球迷,中国男篮与波黑男篮热身赛南京站第二场对决也已进入倒计时。根据赛程安排,7月29日,两队将在同一场地继续进行第二场对决。
赛事保障
为保障球迷们顺利抵达比赛现场,观看中国男篮与波黑队交锋的每一个精彩瞬间,苏体竞赛还在场馆周边主干道设立道旗、公交车站、地铁线的户外氛围布置,让球迷观赛期间感受到浓厚的赛事氛围。
此外,为响应“跟着赛事游南京”,苏体竞赛还与南京文旅深度联动,观众凭赛事门票即可参与“跟着赛事游南京 乐享‘1+3’优惠活动”及凭赛事票根可享“全国首列”咖啡主题现代有轨电车半价咖啡套餐活动。
7月29日,中国男篮还将在南京奥体中心迎来与波黑男篮的第二场对决,我们共同期待,共同为中国男篮助威!(苏体竞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