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的地界纠纷,还得找丁书记,他既懂政策又讲情理。”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朱林镇唐王村,党支部书记丁沧宇是村民心中最信赖的“调解专家”。面对村里遗留多年的土地承包纠纷,他创新运用“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的方法,成功化解了40多亩争议土地的权属问题,让村民心服口服。
扎根基层20余年的丁沧宇深知,土地纠纷处理不好就会引发更大矛盾。作为“法律明白人”,他坚持用法律定分止争、用文化浸润人心、用真情凝聚共识,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
以法夯基:破解土地“糊涂账”
“这些地界纠纷就像一团乱麻,必须用法律的尺子一寸寸量清楚。”丁沧宇面对唐王村11组20多起土地纠纷时,首先从法治破题。他带领村“两委”成员翻出泛黄的土地台账,邀请镇国土部门现场勘测,对照农村土地承包法逐块确权。为了还原历史真相,他还请来当年分地的老队长和村民代表,在地头指认界桩。
“光确权还不够,要让法治观念扎根。”丁沧宇在村广场建起“学法长廊”,定期邀请区农业农村局专家来开“田埂普法会”。一次宣讲中,他用民法典解释土地流转政策,当场化解了两户村民因承包地转租产生的矛盾。
“现在村民吵架都先翻法条,我这个调解员反而‘清闲’了。”丁沧宇笑着说。
以文化人:小故事讲透大道理
“法律是冰冷的,但道理可以是温热的。”丁沧宇发现,单纯讲法条有些村民听不进去,于是创作了《泣血的红豆杉》等乡土故事。他把土地纠纷案例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通过抖音短视频传播。村民老张听完故事后主动让出多占的菜地:“故事里那个贪心人最后众叛亲离,我可不能学他。”
更让丁沧宇欣慰的是,曾经的对头如今变成了普法志愿者。村民李婶在“法治故事会”上现身说法:“当年我为三分地和邻居打了五年官司,现在想想真是糊涂,按丁书记教的‘四至界限’量清楚不就没事了?”
以情聚力:茶室里喝出和谐味
“界桩好定,心结难解。”丁沧宇在村委会辟出“好邻居茶室”,推出特色“调解茶单”——“平安茶”化解积怨,“议事茶”共商村务。每周二、四,他准时当起“茶掌柜”,用“听、看、讲、议、评、行”六字工作法调解矛盾。
最棘手的是村民老王和老周的纠纷。两家因承包地界限争执十几年,连儿女婚事都受影响。丁沧宇连续三个月请他们喝“解忧茶”,从当年一起修渠的往事聊起。最终在腊八节那天,两家人共同在地头栽下界桩,还相约来年合伙种草莓。
“这壶茶,喝得值!”丁沧宇看着他们碰杯时感慨道。
三治融合结硕果
如今唐王村的土地纠纷从年均20多起降至不足5起,村民自发成立“睦邻监督队”维护承包秩序。丁沧宇总结的“三治”工作法已在金坛区推广。
“法治是准绳,德治是润滑剂,自治是根基。”丁沧宇常对年轻村干部说,“处理农村矛盾就像种地,要懂得因地制宜——该施肥时施肥,该浇水时浇水,土地自然会回报你丰收。”
这位善用“三治”的调解能手,正用智慧和温情耕耘着乡村治理的沃土。(文 施意)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