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江苏省规模最大的工业园区微电网在常州投运
2025-03-31 09:30:37来源:新华日报编辑:陈小雨责编:李诚

  原标题:我省规模最大的工业园区微电网在常州投运——“绿能微网”,开辟新能源产业新航道

  以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破局的常州,正在迈向产业格局重塑新阶段。3月28日,江苏省微电网产业链对接大会暨常州市微电网城市建设推进会上,常州亮出一张“微电网”,开辟新能源产业新航道。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能源转型势在必行。”常州市委书记王剑锋说,微电网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毛细血管”,已经成为常州加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落子。

  机遇蕴藏先机,“编织”微电网其时已至

  先人一步,领跑一路,在新能源产业形成“发储送用网”生态闭环的常州,具备了在更加细分领域的比拼实力。

  近日,常州入选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成为国家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编织”微电网,其时已至、其兴可待。

  作为分布式电源、用电负荷、配电设施、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用电系统,微电网具备微型、清洁、自治、友好的特征,更是辅助新能源聚合和管理的有效手段,将成为未来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常州在全省率先印发《常州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和《常州市新型智能微电网试点建设推进方案》。同时,整合常州绿色发展相关资金奖励政策,形成《近零碳园区、工厂和新型智能微电网试点建设能量包》,鼓励试点先行,形成带动效应;同年7月,常州牵手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合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2025年3月,常州又在全省率先出台《常州市加快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未来3年培育300个微电网项目;推出全省首个微电网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平台——“我要建设微电网”,为电力用户量身定制微电网解决方案。2025年,常州将建设100个微电网项目。

  “省电力公司将全力支持常州微电网建设,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进一步丰富微电网商业运营模式,不断拓展新能源和智能电网装备产业链。”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洪波表示。

  产业孕育生态,微电网“常州场景”出圈

  3月26日,江苏省规模最大的工业园区微电网在武进国家高新区创新产业园投运,供能面积达37万平方米,年用电量约4200万千瓦时,可为楼宇、厂房、电动汽车等提供稳定可靠的绿色能源供应,刷新常州发力微电网建设的高度。

  2024年底,江苏省发改委印发《江苏省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全省137个项目中,常州14个项目列入全省微电网建设项目名单,数量居全省第二。

  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平台,微电网建设背后,是常州电力产业装备的硬核支撑。

  领跑国内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全国最大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之一,实力与能力兼具的常州,聚集了上上电缆、常州西电等龙头企业,形成溧阳市和钟楼区两大输变电装备产业集聚区,5家企业获评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14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3家企业获评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4年底,常州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总产值达到1018.4亿元,占常州工业总产值的5.8%。

  产业成就,生态出圈。以常州新能源集团、苏控集团、常州供电公司等央国企以及一批民营企业为依托,常州努力打造综合能源服务商,形成政府推动、电网示范、企业实施、社会共建的建设模式。

  应用延伸,场景更新。常州探索微电网商业模式,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级虚拟电厂监测管理平台,实现了微电网规模化汇集,有效推动可调节资源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2024年常州供电公司组织微电网参与短期辅助服务共5户、71户次,实际有效响应电量481.17万千瓦时,占常州辅助服务响应总量的20.51%;依托江苏动力及储能电池创新中心等构建关键产品及关联产业监测预警体系,推动全国首家新能源电池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落户常州……

  “碳”路绿色发展,提供微电网“常州样本”

  光电同速,追“绿”不止。常州“编织”微电网的初衷,便是“碳”路绿色发展。

  “在绿色低碳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微电网’一定会发挥‘大作用’、激活‘新潜能’。”王剑锋认为。

  常州交通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港、国际工业城微电网项目、智能网联测试场微电网项目等微电网重点项目在大会上签约,为常州微电网覆盖全域提供了更大可能。

  常州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签署微电网示范城市合作协议以及常州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与长江三峡集团江苏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成为常州践行“双碳”战略的新注脚;长三角(常州)ESG国际产业创新园在当天开园,将以高铁新城为核心区,紧扣ESG(环境、社会、治理)产业发展趋势,建设近零碳绿色应用场景,打造常州乃至长三角ESG产业集聚高地,成为推动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

  现场介绍了江苏省绿电“三进”工程和《常州市加快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相关政策,发布常州市新能源典型应用场景2.0版,更让常州坚信:“碳”路未来,有了新起点。

  “十四五”以来,常州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经济年均增长6.5%的同时,用累计26.3%的碳强度下降,书写着发展与生态的双赢答卷。

  如今,以微电网为新的“杠杆”,常州确立“双碳”新支点,打开“双碳”新空间,以“绿”为底,向“新”而行,新能源之都渐次铺展“零碳”发展新图景。(新华日报 记者 蔡炜 徐维庆)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