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州市海陵区司法局坚持法治护航春耕生产,从普法宣传、矛盾排查化解、法律服务三个维度多管齐下,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春耕春种注入法治动能。
普法宣传“润”春耕。海陵区司法局聚焦重点领域,组织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示范户及普法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村居院落,开展民法典、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涉农法律宣讲;通过以案释法形式,重点解读土地流转、农资购销等法律条款,剖析农资制假售假典型案例;创新普法形式,将法律知识融入日常生活,紧抓重要节点,结合“三八”国际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日,延伸普及妇女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知识,将农业生产与生活消费串联起来,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2025年以来,海陵区司法局累计开展普法活动35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800份。
排查化解“护”春耕。围绕春耕时节易发的土地权属、灌溉用水、土地承包等较为突出的涉农领域矛盾纠纷,海陵区司法局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推行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两前工作法”,努力做到“矛盾不出地,纠纷不发芽”,有效保障春耕备耕生产工作顺利进行;组织司法所、村(社区)调委会、“法律明白人”扎根纠纷化解第一线,充分发挥“前哨站”作用,针对因农资、土地流转、购销合同等行为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提供法律建议;通过“调解一案、教育一片”模式,将成功化解的案件作为村(社区)专兼职调解员的培训课程,以案释法,加强宣传。
法律服务“保”春耕。海陵区司法局深化“法治助农”服务机制,构建线上线下立体服务体系,线上依托“法惠海陵”微信公众号、微信群解答咨询,线下开展法治宣讲,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册等方式扩大覆盖;组织村(社区)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下沉一线、服务前移,排查化解土地承包、农资购销等纠纷,对坑农害农案件第一时间介入,实现“零距离”维权、“面对面”释法;开通涉农法援“绿色通道”,对弱势群体“应援尽援”,对假种子、假农药案件优先受理、快速办结。(文 申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