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法治护航 “未”你成长 无锡司法行政系统为未成年人撑起法律“保护伞”
2024-05-28 16:32:0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陈小雨责编:李诚

  “我知道了什么是校园欺凌,我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这次活动让我收获许多,让我知道了不能当欺凌者,也不能当被欺凌者。”4月下旬,无锡市司法局组织司法鉴定志愿者积极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润心行动”,以问答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感慨。

法治护航 “未”你成长 无锡司法行政系统为未成年人撑起法律“保护伞”_fororder_图片5

活动现场

  近年来,无锡市司法行政系统积极发挥职能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从建立机制、强化宣传、注重帮扶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了成长“保护伞”。

  建立机制,织密法治“保护网”

  “事情已经圆满了结,孩子情绪也良好,非常感谢。”前不久,江阴市祝塘镇“银杏微光”青少年关爱工作站成功化解一起校园纠纷,未成年学生王某的监护人向调解员表达了感谢。

  王某在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慎摔倒导致脸部受伤遗留面部瘢痕,学校迅速将其送往医院治疗。王某出院后对回校有一定抵触情绪,受伤赔偿问题也一直未能妥善解决,学校遂向“银杏微光”青少年关爱工作站申请调解。调解员充分听取双方陈述,仔细分析案情,耐心释法明理,最终王某监护人与校方达成一致协议。调解结束后,调解员组织专家对王某进行了心理疏导、情绪安抚,王某也正常返校上学。

  江阴市积极探索快速处置机制,创新打造“银杏微光”青少年关爱工作品牌,针对辖区范围内的教育教学机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介入,确保涉未成年人各类矛盾早发现速化解。“我们将持续放大‘银杏微光’青少年关爱工作品牌的影响力,扎实推进‘法治+’联合教育模式,切实维护辖区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江阴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余江表示。

  强化宣传,筑牢法治“防火墙”

  “育人以法,润物无声。作为一名‘法治副校长’,一名法律工作者,我有责任为孩子们的人生之路铺好基石。”2024年刚一开学,在新吴区鸿山小学“宪法晨读”活动上,来自鸿山司法所的承莉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拥抱青春,笑迎花季。近年来,无锡市司法局立足法治定位,组建起一支支由司法所干警、法治副校长、普法志愿者组成的宣讲团队,为锡城各中小学校青少年送上法治礼包。

法治护航 “未”你成长 无锡司法行政系统为未成年人撑起法律“保护伞”_fororder_图片6

开展青少年普法活动

  “我们重点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以‘开学第一课’‘暑前教育’等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有趣的各类普法活动,努力提高青少年自我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市法宣办副主任刘肖纯介绍。

  2024年以来,无锡市司法局依托“护蕾行动”“春苗工程”等行动,培育一支千余人的青少年事务专业普法队伍,同时搭建普法志愿服务工作阵地,截至目前,建立志愿服务组织近百个,培育青少年普法志愿者上万名,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注重帮扶,撑起法治“保护伞”

  “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是我们基层司法行政干警最牵挂的人,帮助他们安心接受矫正、重燃生活信心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梁溪区司法局惠山司法所所长罗文生表示。

  在社区矫正走访排查中,罗文生关注到辖区内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朱某某。据了解,朱某某父亲失联多年,母亲精神残疾,男朋友刚满18周岁,加之其在怀孕及孩子哺乳期间日常开支较大,急需救助。

  区司法局、惠山司法所多方协调,最终为朱某某落实了低保救助等政策。“非常感谢你们,我一定遵守社区矫正的各项规定,争取早日回归社会。”2024年2月,朱某某成功分娩,在得知相关单位为其报销了部分生产费用后,向罗文生表达了自己的决心。

  近年来,无锡市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积极推进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心理特点、犯罪原因、家庭情况等采取针对性矫正措施,不断提升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帮扶质效,引导他们顺利重新融入社会。

  2024年以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累计组织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开展集体教育32人次,个别教育82人次,心理辅导42人次,公益活动40人次,职业技能培训10人次,指导就业就学12人次。(文/图 张永明 承莉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