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司法局紧紧围绕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这条主线,坚持突出法治化、规范化、智能化、制度化、精细化建设目标,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实现工作创新转型,推动社区矫正工作追赶进位,奋力打造新时代社区矫正工作“海门品牌”。
聚焦党建引领,建强“队伍+阵地”提职能
重点抓实开展理论学习、推动干事创业、认真检视整改等环节工作,全局党员干部把准政治方向,组织全区矫正工作人员开展“季学季评”岗位练兵活动,培养岗位能手和学习标兵,鼓励司法行政干警参加国家法律资格考试,提高司法行政队伍的专业素质;分片区组织规范执法现场观摩,强化城区中队、直管中队业务建设,引领全区社矫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海门区司法局加快推进“智慧矫正中心”建设,建成“三区、十八室”,配置监控、门禁、执法记录仪、传输电子签名等硬件设备。矫正中心已基本实现了数据一体化、管理智能化、互联移动化、指挥可视化的智慧工作模式。海门区司法局坚持抓基层、打基础,落实《江苏省司法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完成全区11个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聚焦共建共治,实施“督查+普法”筑防线
海门区在区级、镇两级全部成立社区矫正委员会,在村(社区)一级组建社区矫正小组,形成了区、镇、村(社区)纵向到底的三级垂直组织管理机构;同时,积极发挥区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行政机关职能,构建审前调查评估、接收衔接、日常监管、解除矫正、安置帮教闭环管理体系,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更便利、更智能、更全面的服务。部门联合,全员普法,普法志愿者在法治巡演基层行活动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编排成法治音乐快板,用通俗的语言,接地气的形式提高社区矫正制度社会知晓率,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社区矫正工作的良好氛围;区社区矫正执法大队联合政法机关、监狱、戒毒所、法律援助中心开展“百人送法”活动,对社矫对象进行集中大普法和法律援助,从源头筑牢重点人群法治思维防线,实现社矫对象普法全覆盖。
聚焦底线思维,实施“监管+排查”除隐患
实行挂图作战,动态管理、精准防控。海门区司法局以“红黄蓝绿”四色挂图作战,对重点对象、重点工作进行分类标识,同时建立销号管理实现工作闭环,确保重点事项件件有落实;充分发挥“智慧矫正”作用,运用声纹查验、信息化核查等方式抓好日常监管,切实强化社区矫正对象监管力度。区司法局出台《完善精神障碍或疑似精神障碍刑释人员衔接机制》《制定社矫安帮工作场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加强社矫安帮工作场所和人员安全防范》等文件,提升社区矫正机构的应急处突能力和联动防控水平。
海门区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厅《关于开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制定局领导挂钩包片督导分工机制,建立局领导、社矫大队、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干部、网格员“五位一体”的走访排查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聚焦启航新生,实施“教育+帮扶”优管理
海门区社区矫正机构秉承张謇“教育并重”理念,深化特殊人员“五扶一促”(扶心、扶困、扶技、扶学、促转化)帮教思想,整合资源,以人为本,因人施策,有针对性开展帮扶。社区矫正模式助力优化海门营商环境,定期走访涉企社区矫正对象,着重了解他们的企业生产规模、经营现状以及实际困难和司法需求,确保有关社区矫正对象在依法接受监管的同时,正常参与企业经营、开展业务活动,有效提升涉企社区矫正对象管控实效,真正做到“出得去”“管得住”。近年来,海门区司法局持续放大省厅社区矫正“133模式”,以“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犯罪”为立足点,积极推进“法治、平安、精准、智慧社矫”四项建设,助推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法治海门、平安海门作出积极贡献。(文 渠立龙)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