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六朝古都南京又到“橙黄橘绿”时。近期,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行人纷纷驻足停留,拍照留念——照片中,街边的梧桐树成了当仁不让的C位。
中山南路街边的梧桐树
10月21日,这里的梧桐树将身穿靓丽的“针织品”,饰以独特的造型与花式,为老城南拉满了属于秋日的氛围感。“梧桐树穿上花毛衣”,这一天马行空创意的背后,则是一个关于城市公益的“走心”故事。
身穿“毛衣”的梧桐树
为表达对梧桐、对南京的热爱,给南京的金秋增添一抹亮丽的风景线,南京外国语学校师生们在曹启海老师的号召下来到老城南寻找艺术创作的灵感。经过多轮方案征集与策划后,他们选择“梧桐”作为主角。因为梧桐树作为南京的城市符号之一,也是每个南京人对这座城市的感情寄托。
该想法与艺术家夏昕的构思不谋而合,出于对南京城市文化的热爱,她顺势加入此次公益共创。这项城市艺术公益活动提上日程后,命名为“我们的梧桐”。
他们选定柔软、无害、环保的毛线“拥抱”中山南路西侧38棵梧桐树,为其作装饰性包裹,通过艺术公益创作,为梧桐注入了新生活力。
创作花絮
当问及为何此次公益活动选择中山南路时,南外学生师生给出了答案:“坐落在此地的云章公所,曾是旧时南京云锦织造业行会的所在地,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而云锦也是属于南京的城市文化名片。”他们提炼东方云锦“丝线”的创意元素后,采用多彩的、温暖的、充满爱意的“毛线”与南京城市符号“拥抱”的艺术公益灵感便由此生发。
中山南路街边的梧桐树
当下,正逢南京万象天地第二届公共艺术季,在众多围绕在地文化及东方特色的城市艺术创作中,其中以“毛线”为创作形式的作品同样启发了南京外国语学校师生。
创作过程
遵循“纱线——回收——拆解——重组——加工——树衣”的流程,本次活动通过纤维材料的回收,探索不同材质纱线的搭配和基础针法的组合运用,将元素放大,堆叠组合,一件件精美的钩织作品以梧桐树为载体,展示着学生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城市公益的满腔热忱。
作品材料
作品编织
新时代秦淮繁华图景的背后,涌动着澎湃的活力。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成为“总要来一趟南京吧”清单里的必选项,老城南写下了“最南京”的故事,这里也成为中国文旅产业率先复苏的生动缩影。“我们的梧桐”这项公益活动使得老城南与现代艺术进行了一次完美融合,以公益创作致敬城市文化,将这份温暖通过“毛线”传达给梧桐和南京市民。
“城市+艺术”的方式为老城南织就着公益活动与文旅相结合的新思路,相信随着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秦淮的城市IP也愈发丰盈。(文/图 王博)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