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前两月我省累计开行中欧(亚)班列329列 “江苏号”飞驰,打开经贸新通道
3月11日,南京货运中心尧化门站货场,满载集装箱的货车来来往往。不久前,载有70个标箱货物的中粮专列从这里启程,运载食品和包装材料等,驶向老挝首都万象。
畅通国际物流通道,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从徐州到苏州,从南京到连云港,江苏中欧(亚)班列通道不断加密,同时不断开通的新通道功能进一步显现,切实响应企业“走出去”需求,进一步提升江苏班列境外通达性。省交通运输厅统计,1—2月,全省中欧(亚)班列累计开行329列,同比增长70.68%。其中,去程213列,同比增长32.90%;回程116列,同比增长256.74%。
新通道不断加密
2021年底江苏首开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为本地企业打通新的对外贸易通道,培育出新的外贸增长点。至2月末,南京至万象班列累计开行9列,开行量仅次于昆明,为江苏加强与东盟地区国家互联互通提供有力支撑。省交通运输厅运管局工作人员介绍,江苏省在推动班列常态化开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耕市场、贴近企业,精心制定物流方案,其中,2月开行的南京至万象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中粮专列,开启江苏班列服务央企新篇章。
近日,一列满载出口货物的货运班列从海安铁路物流基地驶出,奔赴越南首都河内。“该趟班列共装载集装箱38个,货物包括聚氯乙烯树脂、PVC加工助剂等,全部为江苏本地企业生产。”省交通运输厅运管局工作人员说,目前,海安至东盟班列按照图定线路有序组织发运,保持平均每周一班稳定开行,约5—7天即可抵达越南河内,比海运减少近一半时间,为长三角及沿江沿海区域外贸企业提供更加高效、稳定的物流通道。至2月末,2022年已开行6列。
“以打造‘江苏号’一流国际货运班列品牌为目标,加强省市协同、内外联动,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品牌影响力。”省交通运输厅运管局局长宋国森表示,将持续强化连云港陆海联运优势,增强连云港班列往返中亚的主通道地位;强化徐州作为全国铁路枢纽的区位优势,不断巩固提升徐州班列零担集结作用,在业务引流、产业引进等方面促进班列开行;突出苏州班列市场化地位;加强南京海安南向通道联动,在东盟方向运输上形成合力,推进我省南向通道线条频次稳定。
高货值货物加速转移
国际货运班列昼夜飞驰,越来越多的优质产品实现双向流通。高货值适铁运输货物进一步向班列转移,在服务地方企业、保障和促进产业发展方面,班列的作用日益凸显。
1月底,苏州首开至意大利米兰中欧班列,满载当地企业生产的汽车配件、厨具等外贸出口货物,货值约372.5万美元,跨越12500公里顺利抵达目的地,实现江苏省班列首次进入南欧地区。
徐州班列公司有关人士介绍,近期发往中亚方向的去程班列满载徐工集团生产的机械设备;发往俄罗斯的去程班列除装运徐工机械外,还搭载徐州企业生产的健身器材、日用百货等货物。
连云港班列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连云港班列去程主要往中亚国家运输二手汽车、机械设备、日常生活用品及电子零配件等货物,回程主要搭载哈萨克斯坦铁合金、乌兹别克斯坦尿素等原材料。
按计划,2022年江苏中欧班列开行量将继续保持在1900列以上。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吴永宏表示,将推动中欧班列提质增效,充分发挥省班列公司统筹作用,不断拓展新通道新线路,加快海外仓布局,加强回程货物组织,着力推进运贸融合发展,全力服务和保障地方经济发展。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欧(亚)班列服务大局促进互联互通,有力保障经济发展的韧性和竞争力。“进一步加快建设安全可靠的国际物流体系,江苏国际货运班列发展总体上仍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省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黎峰认为,从机遇来看,国家和省重大战略有利于江苏班列在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构建中更好积聚资源,成为东西双向开放、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载体。从挑战来看,我省班列发展在中东部地区尚未处于领先,全球疫情下境外揽货体系建设还有难度,包括国际形势存在不稳定性。
省铁路办相关人士认为,随着江苏铁路网的持续加密,给运行新开线路提供空间。按照“十四五”通道建设总体规划,建议在“巩固中欧亚、拓展东南亚”上做好线路布局,拓展“江苏—老挝—泰国”国际运输通道,还可谋划南京至白俄罗斯、徐州至乌克兰、苏州至意大利、连云港至希腊等新线。
“在提升现有通道利用水平的同时,今年重点支持连云港—中亚、南京—老挝、徐州—俄罗斯、苏州—欧洲、海安—越南等线路提升开行频次和运输服务,创建精品线路,并将大力发展重点特色班列。”宋国森表示,南京、苏州、连云港班列将主动对接自贸区发展需求,针对自贸区企业货物运输特点,着力打造常态化运营自贸区班列。同时持续保障重点企业物资运输,开好企业专列、物资专列。(新华日报 记者 梅剑飞)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