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新春走基层】江苏省政法系统:大战大考中的“江苏之治”
2021-02-04 15:39:1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罗毅责编:周经韬

  国际在线江苏报道: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江苏省政法系统锐意进取、步履铿锵,凝神聚力勇担当、踏石留印抓落实,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深入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抓好队伍建设,在大战大考中展现“江苏之治”。

  为夺取“双胜利”保驾护航

  2020年2月12日下午3时许,徐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中队指导员司元羽在防疫检查一线连续奋战16天后,因突发心源性心脏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生命永远定格在47岁,定格在战“疫”胜利曙光初现的那个春天。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广大民警、辅警、网格员冲在一线,用坚守浇筑起一堵堵“防毒墙”,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关键时刻,江苏省政法机关联手“出招”,为社会安定保驾护航。

  江苏省委政法委牵头开展省市县三级每日联合研判,各级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开启疫情数据“全核超线程”处理模式,为开展疫情排查追踪、监测分析、防控救治、资源配置提供精准指引。同时,“网格+防疫”实战模式迅速开启,江苏公安机关每天保持5.5万人次巡防查控力量在岗在位,30万名网格员第一时间投入12万个网格,构筑起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坚固防线。

  江苏省政法系统建立机关干部“下沉一线”长效机制,部署开展“干部沉一线,当好八大员”“三官一律进网格”活动,仅在南京就有1.3万名政法网格员进网入格、服务一线。此外,江苏省政法机关先后制定30多份护航“双胜利”文件,推出政法强基、政法服务“双十实事”等一系列便民惠企具体措施。全省法院加大企业救治力度,化解不良债权1433.7亿元,安置职工4.2万人,盘活土地房产5559.6万平方米。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平安建设

  一年来,全省公安机关破获30年以上积案3起,20年以上积案70起,赢得了人民群众广泛赞誉。

  平安是“必需品”。江苏省成立由省委主要领导任组长、46个省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平安江苏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江苏的实施意见》,提出“六个更加、六个走在前列”具体目标,推动建设水准更高、品质更优、群众更认可的平安江苏。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江苏省13个设区市全部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全面落实中央部署基础上,结合实际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一市一品”试点模式。南京市采取“政策+项目”双轨支撑,启动构建江苏首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项目库,出台《南京市社会治理促进条例》,成为全国首创特色举措之一。

  基础是成事之基。江苏省委政法委牵头制定《关于坚持和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 加快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意见》,提请省“两办”印发;出台全国首部省级网格化政府规章《江苏省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打造江苏网格化治理升级版;协同推进“万村善治”工程,建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61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25个,省级创建率达45.6%。

  系统推动各项改革走深走实

  政务服务窗口受理审批业务113万余件,办结时限同2019年比缩减三分之一;线上受理审批业务86万余件,服务人次同2019年比增幅33.9%;九成以上审批事项实现“只跑一次、当场办结”。这是过去一年泰州市公安局打造政务服务“泰好办”品牌带来的变化。

  从“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到“简化办、网上办、就近办、移动办”,2020年,江苏省政法机关的一系列改革举措,让企业、群众办事的便利度、满意度持续攀升。

  江苏省委政法委大力加强执法监督工作力度,积极推进执法监督应用系统、跨部门涉案财物管理系统建设,全省县级公安机关实现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全覆盖;省人民法院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繁简分流改革试点、破解执行难工作经验全国推广;省检察机关在基层检察院全面试点“捕诉一体”内设机构改革,审查起诉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指标居全国前列;省公安机关研发网上统一可信身份认证系统“苏证通”,建设24小时公安便民服务区,为群众解决疑难事项120余万件,“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总数居全国第一;省司法行政机关全面建设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2万余个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为群众提供现场法律咨询解答40余万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7万起。( 文 王志高 朱远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