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建设“劳动者就业创业首选城市”
新华日报  2020-05-21 18:28:48

  原标题:苏州发布29条新政建设“劳动者就业创业首选城市” 让“首选苏州”成为最大共识

  5月20日,苏州重磅发布《关于建设劳动者就业创业首选城市的工作意见》,推出“金蓝领”培育工程、“选出劳动者做一周市长”等29条新政,其中16项政策为全国首创。

  “高质量发展既需要高端人才引领,也离不开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支撑。”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表示,提出“建设劳动者就业创业首选城市”,就是要把苏州打造成为“劳动者素质最优、劳动者配置效率最高、劳动者最被关爱最能融入最能成长的城市”。

  以最佳就业创业环境形成“最大吸引力”

  “以前我在全国14个城市工地干过,只有苏州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并设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制度, 保证了我们按月足额领工资。”38岁的建筑工人李治刚来自四川,已在苏州打拼7年,他说,苏州办事规范、公道,农民工来了都不想走。

  李治刚的感受,也是无数劳动者的切身体会。多年来,苏州的公共服务始终聚焦普通劳动者、老百姓重点关切的痛点、堵点进行创新完善,也因此连续4年入选《经济学人》评选的“中国内地最宜居城市”。跨入新时代,苏州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经过多次实地调研,提出打造升级版政策,营造最佳就业创业环境。”苏州市市长李亚平说,建设“首选城市”,必须协同“苏州最舒心”,创新构筑“就在苏州”服务品牌,依靠线上线下集成性全方位服务,真正让劳动者求职招聘“零距离”、创业环境“零温差”、技能成才“零门槛”。

  招聘“零距离”。苏州两年内将在全国遴选100所以上职业(技工)院校与全市重点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实施“紧缺劳动者引入计划”,每年组织重点企业赴外地开展环境推介、专场招聘等“苏州日”活动,聚焦产业发展,精准引进劳动者。

  创业环境“零温差”。苏州把在苏缴纳社会保险满3年,或在苏创业吸纳5人以上就业的外地户籍创业人员,视同本地户籍人员,同等享受创业扶持政策;持有本地居住证的外地户籍劳动者与本地户籍人员同等享受政府补贴性技能培训。

  技能成才“零门槛”。苏州将用两年时间安排1.5亿元左右资金创新打造“金蓝领”培育工程,实施技师研修、新兴产业、品质生活三大培训计划。

  5月1日,苏州实施人才落户新政,向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提供“先落户、后就业”待遇,仅过10天,就收到8755人的落户申请,同比猛增711%。

  以“最实方案”实现“劳动者首选”目标

  建设劳动者就业创业首选城市,实现这样的目标绝非“一日之功”。苏州人拿出一套实实在在的行动方案,举全市政策之优,实现系统发力。

  打造“劳动者首选”,必须让劳动者更有尊严。“苏州每年将面向全市企事业单位的一线职工、科技工作者,选出1万名‘最美劳动者’。”苏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朱建春介绍,对参加技能提升培训的“最美劳动者”给予奖励,3年累计不超过1万元,参加苏州市流动人口积分管理时,加20分。更为重要的是,苏州将创新开展“一周市长”系列活动,邀请劳动者代表走进政府办公室、会议现场等办公场所,参与政府决策管理过程。

  打造“劳动者首选”,必须让劳动者安居乐业。苏州市住建局副局长费元龙表示,苏州将把握好政策性租赁住房试点工作契机,3年内筹集建设低租金、小户型的政策性租赁住房10万套(间),建设银行苏州分行将提供200亿元金融支持,并将通过苏州市租赁房屋信息监管与服务平台,提供更多优质房源。

  打造“劳动者首选”,必须最大程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我们将以苏州工业园区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建设为引领,全面提升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水平,打造劳动关系模范城市。同时建立各级人社劳动维权‘一窗式’受理平台,在市、县两级仲裁院设立农民工工资争议调解仲裁庭。”苏州市人社局局长朱正说。

  “这样实在细致的方案,从劳动者工作到生活都做出安排,让企业招揽优秀人才加盟更有底气。”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中心总监谢寒说,苏州此举具有十足的引领性和吸引力。

  靠“最优劳动者”建成“最强产业链”

  徐维贵是富士康集团鸿准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的一名80后产品制程开发工程师,19岁从技工学校毕业进入公司时,是一名研磨加工技术工。2012年,他在江苏省首届技能状元大赛中一举拔得数控铣项目头筹,随后成立了自己的“技能大师工作室”。近年来,徐维贵把自己的工作经验编写成培训教材,帮助企业培养500多名技术人员,并和工作室成员申请了30余件专利。

  城市梦想背后,凝结着无数的个人奋斗与努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苏州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在成长为全国工业大市的同时,也成为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得益于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努力,苏州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体系。近年来,苏州更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四大先导产业开展了超前、重点布局,这也对城市人才结构提出了新要求。

  “目前已有超过600万劳动者在苏州集聚。截至2019年底,苏州人才总量达292.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64.8万人,人才总量居全省前列,但在从过去高速度发展的标兵向高质量发展的‘标杆’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新型产业所需的‘蓝领工人’不仅数量紧缺,质量也有待提升。”朱正坦言,建设“劳动者就业创业首选城市”,必须形成双轮驱动格局,建设层次分明的人才结构,让“塔尖”高层次人才和“塔基”高素质产业工人都爱上苏州,依靠“最优劳动者”建成“最强产业链”。(新华日报 记者 高坡 盛峥)

  

责编:路晶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