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压倒性任务来抓 护一江清水 促绿色发展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江苏省上下聚焦重点任务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强力推动环境污染、岸线违规利用、“化工围江”等问题加快解决,取得阶段性成效。
2018年12月,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了沿江11省市的163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其中涉及我省问题17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动将“化工围江”纳入问题清单,制订出台“17+1”问题整改方案,明确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落实责任、逐项整改、对账销号,下决心打好长江生态环境修复攻坚战。经过艰苦努力,目前我省长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得到国家肯定。截至8月底,17项披露问题中已有8项基本整改到位。
为护一江清水,2019年以来,江苏省自加压力、负重前行,明确将“化工围江”摆在重中之重加以推进破解,先后出台化工、钢铁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制订负面清单实施细则,严禁沿江1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
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江苏省长江生态环境建设仍处在十分紧迫、最为吃劲的重要关口。在狠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的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系统化治理、整体性推进、精准化落实的要求,江苏省坚持点面结合、标本兼治、统筹施策、压茬推进,聚焦污染排放总量高、岸线开发强度大、环境安全隐患突出、生态功能退化等关键领域,扎实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化工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污染及尾矿库治理“4+1”工程,同时大力推进排污口排查整治、水源地整治、岸线清理整治、非法码头取缔、沿江造林绿化等专项行动,各项工作均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张家港,一个年产值超过200亿元、主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的新型产业园正在紧张建设中,而园区所在的这块土地,原本是当地人人皆知的东沙化工园。东沙化工园始建于1993年,曾是当地纳税大户,但产业层次低、污染排放高、安全隐患大。经不懈努力,张家港市下决心全面完成东沙化工园关停和污染治理,一口气腾出3000亩土地,重新规划打造生产、生态协调发展的新园区。
“坚持系统性思维和整体性谋划,务实推进沿江岸线整治和生态修复,打造长江沿线整治提升的标志性工程和特色示范段,是推动长江大保护要求落地见效、推动绿色发展探索实践的创新举措。”省发改委长江处处长刘旭介绍,2019年以来,围绕这项具有江苏特色的创新性工作,江苏省积极探索打造综合型、生产型、生活型、生态型四类示范段工程。按照“量体裁衣、各具特色、连片打造、提升标准”原则,突出生态内核、文化内涵,注重连点成片、连片成带,引领带动生态修复提升、沿江环境改善。省市县三级上下联动,以沿江地方为实施主体,各市、县、区共储备提出38个沿江岸线整治提升和生态修复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实施。其中,2019年以来重点推进南通五山沿江、江阴滨江、南京幕燕、常州新北区、镇江世业洲、张家港双山岛、扬州三江营、泰兴生态廊道、太仓郑和生态湿地9个示范工程,着力打造标识度高、代表性强、影响力大的江苏沿江特色示范段。
作为江苏省唯一“滨江临海”城市的地标式景区,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当地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过去,这里岸线港口作业粗放,散货码头设施老旧,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群众生活环境差,是不折不扣的“脏乱差”集中区域。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南通统筹考虑、分类施策,花大力气系统打造综合示范段工程。先后拆迁“散乱污”企业203家,搬迁危旧棚户、老旧农房2500多户,腾退岸线5.5公里,新增造林6平方公里,全面推进沿江生态环境修复、城市功能整体提升。
在江阴滨江片区,江阴市提出将主城区30公里沿江、沿河生产型岸线全部转为生态型岸线,着力打造靓丽的特色示范段。启动实施“滨江亲水工程”,主动腾退韭菜港、黄田港码头,加快完成30公里江阴绿道,总长8公里、面积60公顷的滨江生态公园已见雏形,“八公里沿江、十公里运河”生态T台恢弘呈现,让“江阴外滩”从愿景走进现实。
在南京幕燕片区,老南京人印象中,这里曾是南京城北的“化工之乡”。如今,这样的画面已成历史,曾经因高强度开发变得支离破碎的8.5公里长江岸线,已全部整治为生活型示范段,幕燕滨江风光带、燕子矶滨江公园先后建成并对外开放,生态环境良好,群众安居乐业。
在苏州,张家港双山岛、太仓郑和生态湿地在长江苏州段的两端各自打造闪亮绿洲。张家港推动双山岛一体化运作,实施“离岛安置”及综合整治,串联起一条港城西部的生态长廊。太仓市以长江大保护、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着力打造“三横三纵”生态走廊,七丫口1500亩郊野湿地已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水上森林”。
当前,是江苏省推进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黄金“窗口期”、重大“机遇期”,江苏将坚持“走在前列”目标定位,共护一江清水、推动绿色发展,让长江江苏段碧水绵延、生机勃勃。(新华日报 记者 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