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收集多方口述信源,还原金陵竹刻数百年历史 玄武区口述史项目“寻根”非遗
“金陵竹刻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宋代有文献记载,唐人收藏的一支毛笔上,雕刻有精美的人物山水,就是竹刻。”近日,在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研究员陆晖的家中,年近七旬的他将金陵竹刻史娓娓道来。他正是玄武区口述史项目“金陵竹刻”第三位史料提供者。
2018年,江苏省档案局启动“百村万户”口述历史采集工作,各区需结合辖区特色,以口述史形式,采集民风民俗、历史往事、生活生产、社会变迁等内容,丰富口述历史资源目录数据库。“档案局调查后,决定以金陵竹刻作为玄武区口述史项目主题。”玄武区档案局保管编研利用科科长张玲说。通过走访行业专家、传承人、经营者、高校学者等,还原金陵竹刻发展历史以及现状。
作为玄武区非遗项目之一的金陵竹刻,目前已被列入省非遗名录。“竹刻自明代起划分两大流派:嘉定流派以‘高、深、透’为风格,崇尚繁复为美;金陵竹刻则多为浅刻,以简约为特色,寥寥数笔却意境深远。”在陆晖口中,金陵竹刻的流派技法、名家名作,以及几百年的历史缓缓铺展开来。结合实物,他详细讲解了留青、阴刻、阳刻、浮雕、头雕、透雕等多项竹刻技法的区别。
2018年11月,档案局还曾走访当代金陵竹刻代表性传承人成培新和龙双衡家中,从两人口中了解竹刻具体制作技法和传承现状。成培新向口述史收集员展示了一个木箱,箱内满满的都是各式各样竹刻刀具,每一把均由他亲自制成。在正式雕刻前,成培新还会在制图册上绘制线稿。一幅名为《金陵十二钗》的竹刻作品,经历三次精细修改后,最终拓印到竹子上,沿着线稿进行雕琢。
据介绍,下一步,档案局将继续对高校相关研究学者、市场经营人员开展调研走访,收集多方口述信源。口述史收集成果将按照规范格式建档,备注采访主题、时间、专家基本信息等内容。预计2019年上半年,历时一年半时间的口述史项目将整理完成,并保存至江苏省口述历史资源目录数据库。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要载体,以档案形式为非遗‘寻根’,保留下来,让非遗文化不仅能‘口口相传’,研究者也将有据可依。”玄武区档案局副调研员谈桂华说。(南京日报 记者 邓露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