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投2.7亿元实施703项“三微”工程 江宁2019“民生大餐”出炉
投入2.7亿元实施703项“三微”工程,开建图书馆新馆、文化馆新馆等文化设施重点项目……1月15日,南京江宁区举办2019年首场新闻发布会,通报过去一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亮点,并端出了诚意满满的一道道民生大餐。
实施“微更新、微治理、微幸福”工程
江宁区秣陵街道下墟、殷巷、秦淮、胜太、青源等5个社区,外来人口较多,社区居民大多为都市白领,业余时间自我提升愿望较强。为此,江宁引导秣陵街道及相关社区利用商品房小区配套用房,建设了5个集阅读、社交、休闲于一体的嵌入式阅读空间。书房24小时营业,与区图书馆通借通还,还定期举办读书交流和亲子阅读活动,受到周边群众的热烈欢迎。
像这样的“微更新、微治理、微幸福”工程,江宁区2018年实施了1183个,累计投入近9000万元,通过解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有效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江宁区委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全区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每年将财政支出的75%以上都用于社会民生。2019年,全区计划实施“三微”工程项目703项,涉及微空间、微环境、微服务、微安全、微设施、微文化、微公益、微治理等8个方面。
相较于2018年,2019年江宁“三微”工程与群众需求贴得更紧,都是事关百姓生活、具有普遍意义的关键小事。同时,“三微”工程与重点民生工作密切融合,力争通过“小而微”项目产生“大民意”集成效应。“2019年项目预计投入2.7亿元,是2018年的近3倍,”上述负责人说,通过实施“三微”工程,倡导“小投入”撬动“大幸福”。
图书馆新馆、文化馆新馆2019年开建
除了“三微”工程外,江宁2019年还确定了文化设施建设计划。江宁区文广局局长丁雪介绍,2019年江宁将启动大型“城市文化客厅”图书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建设,面积分为5万平方米、2万平方米,集多种现代功能于一体。该项工程是区委、区政府重点关注的民生工程,将于2021年建成开放,与即将建成的3万平方米的百家湖文化分中心(美术馆)遥相呼应。
以区图书馆为依托,江宁将在东山主城推进小型“城市文化客厅”建设,以嵌入式进行网络化布点,将图书借阅服务与城区咖啡屋、茶楼、商场、企业、培训机构等与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和组织结合,探索“阅读空间临街、服务功能打包、资源众筹共享、多种业态结合”的服务新模式,跨界打造多元融合的公共阅读体验新空间。
此外,江宁2019年还将结合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在城乡接合部以乡村振兴学习堂、邻里书房建设推动文化设施跨城乡融合,全年建成8个—9个乡村振兴学习堂、5个邻里书房。同时,对各村老祠堂、老民居等历史遗址挖掘开发,建设风味独特的村史馆、文化墙、文化长廊、文化广场,打造无处不在的“微文化”空间。
经济发展最大程度惠及民生
在创新战略支撑下,江宁区近年经济发展质效双增,2018年全区GDP预计突破2100亿元,是1978年的1123.7倍;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251.4亿元,是1978年的1005.6倍,连续6年位列全省前三。
经济发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民生,且由全民共享。江宁区发改局副局长龚轲介绍,过去的一年,江宁人民生活获得新提升,全年居民收入增速跑赢经济增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7600元、25900元,增长8.8%和9.3%。
居民收入提升,教育、医疗等民生工程均迈上新台阶:新建9所公办幼儿园开园,新增6650个幼儿公办学位。新建7所中小学校,新增学位8100个。“入园难”“入学难”有所缓解;区医疗服务中心投入运营,“智慧健康”手机预约挂号功能上线运行,看病就医更加便捷;新增养老床位数374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43.5张,成功打造“小江家护”上门照护服务品牌;完成573户和60个村脱贫任务,比全省提前两年实现100%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脱贫目标。
此外,江宁辖区内的地铁5号线等工程加快实施,临江大道滨江段、竹山桥改造竣工通车,湖新路、莱茵达路等多处堵点成功打通。新辟优化调整公交线路33条,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1200个,居民出行更加便利。(南京日报 记者 周爱明 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