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站堪称现代化南京的一张城市名片。鲜为人知的是,当年为了促成南站获批建设、定址城南,南京向当时的铁道部“据理力争”了17年!12月19日,南京市规划局举办城乡规划40年公众开放日活动,南京市规划局总规划师何流讲述的“南站诞生记”,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据介绍,早在1991年,南京就提出了建设铁路南站的规划。在当时,南京的过江铁路通道只有长江大桥,为了带动城市南部发展,南京市规划局希望在城南建设南站,但铁道部倾向于把站建在城北。双方“争”了10年,铁道部这才松口,但提出铁路要从地面走,而南京坚持走高架。这一坚持又是几年,南京才如愿开建南站。
规划要有前瞻意识,这个道理不难理解。但要在规划中充分体现前瞻意识,却不是件容易事。就拿南京南站来说,选址在城南还是城北、铁路走高架还是地面,都需要着眼于城市发展大局和长远来决定,而不能服从于一时之需、他人之见。今天看来,要是没有规划部门当年的坚持,南京南部地区要么会失去一个巨大的发展引擎,要么会在主城区又添一条让人头痛的“宁芜铁路”。故此,我们要点赞规划部门的多年坚持,也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前瞻意识。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规划效益,最大限度地杜绝规划浪费、规划折腾,一个重要要求是强化规划的前瞻意识,努力让城市规划不仅管“当下之用”,也要管“未来之需”;不仅要让今天的人们满意,也要让后世子孙能够接受。在这方面,各地有不少成功的经典案例,也不乏一些扎眼甚至让人痛心的失败之作,其中的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总结。
必须承认,在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冒出,规划要完全跟上城市发展步伐、适应城市未来之需相当不易。但换一种眼光看,正是因为城市发展速度太快,城市规划更要重视研究趋势、把握大势,尽可能提高规划与发展的适配性。比如,在城市吃尽“停车难”的苦头后,规划部门能不能着眼于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趋势,提前研究未来必然会遭遇的“充电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谋划于前才能避免被动于后。
以前瞻意识擘画城市未来,也要把握好“前瞻”的度。前些年,在扩张城市、建设新城的浪潮中,一些地方不切实际地追求“超前”,屡屡喊出“再过××年不过时”的口号,规划、建设了一些大而不当、脱离实际的城市功能区和大项目,有的到现在还没有发展和利用起来,还有的甚至成为远近闻名的“鬼城”“烂尾工程”。类似的“规划超前”,其危害并不亚于“规划滞后”。科学的“前瞻”,应该是着眼当下、面向未来的适度超前,而不是脱离实际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不久前,江苏省委常委会集体调研南京时提出了“南京之问”:历史留给了我们一个厚重的南京,我们要把一个什么样的南京留给未来?这一发问,意味深长、事关重大。单就城市规划而言,当务之急是要立足“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目标愿景,深化、细化对城市未来发展的研究,善于吸纳各个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努力编制出适应新时代需要、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城市规划。未来的南京,需要更多像铁路南站这样富有前瞻性的经典之作。(南京日报 作者 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