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通: 踏浪疾行 争当“一龙头三先锋”
新华日报  2018-12-13 11:30:33

  原标题:江海交汇点崛起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 南通: 踏浪疾行 争当“一龙头三先锋”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181213092527

南通通海港区。许丛军 摄

  冬雾锁江,站在南通圆陀角遥望,东海、黄海、长江三水激情交汇,惊涛拍岸,浪卷千堆,撼人心魄。

  大江大海激情相拥,一如40年前。但若从空中俯瞰,南通400多公里江海岸线已然换了新颜:海这边,吕四港、东灶港、通州湾、洋口港等深水大港依次布点,产业新城拔地而起;江这边,崇启大桥、沪通大桥、苏通大桥如长虹卧波,万吨巨轮百舸争流……改革开放40年来,江海儿女豪情满满,踏浪疾行,将阻隔南通千百年的江海天堑,打造成助力城市腾飞的黄金羽翼。

  “作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改革开放40年来,南通走过了不凡的发展历程,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不到30亿元,激增到2017年的7735亿元,居民储蓄存款增长了2400多倍。”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说,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上,南通对照省委赋予的新目标、新使命,正奋力抢抓多重战略叠加机遇,打造名副其实的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努力成为江苏沿海崛起的龙头,争当解放思想跨越发展的先锋、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先锋、新时代干事创业的先锋。

  “交汇点”上抓“风口”,争当龙头先锋

  初雪过后,气温逼近冰点。走进位于海门的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热浪扑面而来——各地牌照的货车川流不息,各种口音的客商摩肩接踵……这个从乡村地下摊点发展而来的世界级家纺中心,已占据全国市场超过50%的份额,产品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线上线下交易额有望突破1200亿元。

  叠石桥市场的变迁正是南通跨越发展的缩影。从建成长江沿线首个万吨级码头,到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沿海城市;从投产江苏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到跻身全省外向型经济第一方阵;从实施江海联动、跨江融合发展战略,到建设融入全球创新链的上海“北大门”……改革开放潮涌40年,南通奋楫争先,经济总量已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18位、地级市第6位,成为江苏省继苏州、南京、无锡之后,最接近“万亿俱乐部”门槛的城市。

  奋进新时代,南通迎来强劲“风口”:“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江苏沿海开发等多重国家战略交汇叠加,在江苏“1+3”重点功能区战略中,南通是唯一在两个重点功能区中担当重任的设区市。放眼全省乃至整个长三角,同时拥有江海两条黄金岸线的只有南通,且土地开发强度不到20%,经济潜力巨大。

  研究探寻追赶超越的发力点、突破口,南通率先兴起思想解放“头脑风暴”,经过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一条战略路径渐渐明晰——立足独特的区位优势,布局空铁、江海联运港口、互联网三大枢纽,发展枢纽经济、打造经济枢纽,建设名副其实的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

  与战略路径同样清晰的是这座城市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800亿元,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市区GDP和常住人口占全市比重均达到50%左右,宜居宜业富有魅力花园城市展现出现实模样。此后再经过5年努力,经济总量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中进入前15位,在全国地级市城市排名进入前5位,基本达到I型大城市标准。

  “南不通”变“路路通”,打造腾飞黄金跑道

  走进6月底刚刚开港的南通通海港区,只见岸桥高耸、货轮繁忙,集装箱堆成座座小山,“集装箱吞吐量月月攀高,仅10月份就完成了6.2万标箱!”港口负责人吕东芹高兴地说。不远处,苏通大桥上车辆穿行如织,构成一幅壮阔的桥港新图景!

  “改革开放前,在全省、全国的交通版图上,南通只是‘神经末梢’。”南通市交通局局长周建飞告诉新华日报记者,当时南通每万人仅拥有2.29公里公路,不通公路乡镇达79个,没有一座机场、一寸铁路,400多公里江海岸线上没有一座港口,过江通道更是为零。

  南通不“通”,南通人有着切肤之痛。1987年6月,启东东元灯泡厂火灾,6名被大火烧伤的工人,唯一的希望就是送往上海抢救,但滔滔长江阻隔去路。最后只得通过省委、省政府向上海某空军部队求援,动用直升机飞越长江,伤者才得以救治。多年来,南通因大江阻隔错失的投资项目,更是不可胜数。

  南通要“通”,成了所有南通人的迫切心声。以2008年6月30日苏通大桥建成通车为标志,南通按下了新一轮交通建设的快进键,也进入了城市追赶超越的“高光时刻”:10年间,南通经济总量增长了198%,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26%、309%,吸引到账外资超过230亿美元。

  迈向新征程,交通再次担当南通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成为争当“一龙头三先锋”的破题之笔。一幅包含空铁、江海联运、互联网三大枢纽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蓝图正徐徐打开:空铁枢纽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结合北沿江高铁,形成“轨道上的机场”,并与上海虹桥、浦东机场快速联通;江海联运枢纽以通州湾港区为核心,形成“海进江、江出海”的江海联运新格局,打造江苏出海新通道和江海联动新引擎;互联网枢纽争取成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华东地区重要信息港。

  “汗水型”迈向“智慧型”,地标产业耀然崛起

  12月10日,一艘卡塔尔籍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缓缓靠泊洋口港,通过专用管道将液化天然气源源不断卸入接收站。2018年以来,南通共接靠LNG船舶96艘次、完成接卸超过650万吨,均跃居全国首位,为解华东乃至全国用气紧张发挥重要作用。

  “枢纽经济,枢纽是基础,经济是目的。”陆志鹏说,南通建设三大枢纽,就是要借助枢纽吸纳各种资源要素,经过加工、整合、组装和创新,转化成经济效益和产出。在拥有优良深水岸线的通州湾,荒凉海滩正变成投资热土,继中天钢铁这艘产业航母签约落户后,又有一个总投资近千亿元的精细石化项目在洽谈。2018年,南通共有41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其中重大产业项目26个,数量全省第一。

  家纺产业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建筑铁军斩获100座鲁班奖……改革开放以来,南通人用汗水铸造的产业名片,正向着“智造”阔步升级。9月26日,被称为“造岛神器”天鲲号正式交付,成为南通江海岸线上驶出的又一个“中国第一”。以船舶海工业为代表,南通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六大地标产业耀然崛起,总产值2018年将突破1万亿元。

  捕捉未来“风口”,11月15日,南通新一代信息技术博览会开幕式上,南通市代市长徐惠民宣布,“设立10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项资金,采取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全力支持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高精尖项目落户。”南通力争到2025年,成为全球领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带动相关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吸纳就业40万人。

  锻造城市创新之核,南通在17平方公里土地上高起点规划建设中央创新区,打造科创、文创、医学、会展四大中心,将区域内最好的环境、最好的地段全部留给科创企业和公共载体,已吸引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南通新微研究院”、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等数十个科创项目落户。

  2018年前三季度,南通经济量质并举,再次拉出大阳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增幅全省第3;工业应税销售增长22.1%,增幅全省第2;新增“四上”企业350家,新增企业数全省第1;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823家,创下历史新高……徐惠民说,南通力争到2020年建成经济枢纽雏形,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接近3%,高新技术企业数突破1500家。(新华日报 记者 陈明 徐超 贲腾)

编辑: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