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用开放创新造就更多发展“范例”
新华日报  2018-12-11 09:10:00

  原标题:紧抓新时代发展大机遇 以排头兵姿态直面未来 苏州:用开放创新造就更多发展“范例”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搜狗截图18年12月11日0905_1

陈雨禾 摄

  40年弹指一挥间,苏州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发展奇迹。

  1978年,苏州全境范围内的地区生产总值不足32亿元,人均GDP只有634元,在江苏只能排在中档水平。2017年,苏州实现GDP1.7万亿元,列全国第七;人均GDP是江苏平均水平的1.7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万亿元,仅次于上海,列全国第二。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常年保持稳定增长,GDP和税收贡献量占江苏四分之一左右,在全国地级城市中遥遥领先,成为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市。

  开放创新,造就“苏州奇迹”。改革开放40年来,苏州紧抓农村改革、乡镇企业发展、浦东开发开放等重大历史机遇,奋发图强,创新求变,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新苏州拔地而起。

  “一切波澜壮阔的过往都是我们勠力同心面向未来的勇气和动力。”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说,苏州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传承弘扬苏州人敢闯敢试、争先争优的优良传统,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苏州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新时代“苏州范例”。

  抢抓历史机遇实现三次“大飞跃”

  11月22日,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在苏州工业园区揭牌。这是牛津大学首次在英国本土以外设立的多学科高等研究院,聚焦于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健康、纳米技术与功能材料、环境与新能源等领域。

  8月14日,由武汉大学、美国杜克大学两所高校与昆山市合作设立的昆山杜克大学,迎来首届本科生。作为全国首个设在县级市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该校将为苏州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领军人才。

  加上此前开办的中国内地第一所世界联合学院——常熟世界联合学院,苏州已成为江苏开放办学最成功的典例之一,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世界名校集聚苏州,既为苏州蓄积强大发展能量,也成为苏州推动“由量转质”的精彩印证。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先后经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每一次“华丽转身”,都是紧抓时代机遇的成果,都促成自身的发展飞跃。

  先是“农转工”。改革开放初期至上世纪90年代初,经由乡镇企业大发展,苏州率先实现“农转工”的历史性转变。接着“内转外”。上世纪90年代至“十一五”末,苏州紧抓国际产业资本转移和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中国加入WTO等重大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各级各类开发区的龙头带动下,苏州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的外向型经济高地。

  现在“量转质”。“十二五”之初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经由对创新型经济的大力培育和创新型城市建设,苏州正在加快推动“量转质”的历史性转变,在经济国际化和城市现代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目前,苏州以占全国不足0.1%的国土面积,创造占全国近8%的进出口总值、2.2%的国内生产总值、1.2%的财政收入,下辖4个县级市全部进入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前十名。

  把“争第一创唯一”写在发展旗帜上

  不久前,省政府在苏州召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听取苏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关情况汇报。苏州以昂扬的姿态表示,将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产业等优势,积极主动服务和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力争走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最前列。

  这是苏州敢为人先,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的最新动作。这样的价值追求贯穿苏州改革开放的整个历程。回顾过往,“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三大法宝的诞生,哪一个不是“闯”的结果?哪一个不是“敢为人先”的探索?苏州市市长李亚平说,苏州干部群众要像以往那样,秉承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信念,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实践,在没有路的地方闯出一条路来,在新的发展中为全省乃至全国树立样板。

  40年间,苏州诞生了全国第一个自主开发的工业小区、第一个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第一个设在县级市的国家级高新区、唯一一个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和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开发区等多项“第一”和“唯一”。

  作为中新两国第一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从诞生起就肩负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历史使命。24年来,园区人筚路蓝缕,用无数个“率先”为全国开发区发展探路。园区累计实施130多项重点改革任务,其中,承担国家级先行先试任务24项,已有19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苏州还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先行先试,争取到一大批含金量较高、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牵引作用较大的改革试点,其中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70个。

  敢为人先,让苏州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一面鲜艳旗帜。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低保、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三大并轨”;在全国率先建立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大数据平台和工业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填补了政府对企业考评的空白;在全国首创出台《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生态补偿政策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每一个举动,都体现着苏州人开放的胸怀和改革的热血。

  以更加务实的姿态谋划改革再出发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11月27日,苏州十二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明确提出,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构筑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引擎”,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提供更多“苏州范例”。

  去年,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苏州市工作时提出,苏州不仅要成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杆,而且要成为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江苏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标杆。围绕“两个标杆”发展目标,结合自身实际,苏州作出建设“四个名城”的战略部署: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名城、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名城、富裕文明的美丽宜居名城、古今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

  布局改革再出发,苏州行动紧锣密鼓。2018年初,苏州推出“十二项三年行动计划”,排定今后三年的重点任务、具体项目、完成节点,每项行动计划都做到细化量化形象化,由此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

  以“排头兵”姿态谋划再出发,苏州各地飞身而上,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喜人局面。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的张家港提出,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自加压力,奋勇争先,全面打造“港城经济、港城功能、港城生态、港城生活、港城治理”五个升级版。改革开放之初以“碧溪之路”闻名全国的常熟表示,不断丰富提升精致城市建设内涵,从“千亿服装城”迈向“千亿汽车城”。以“德企之乡”名动天下的太仓提出,将融入上海的强大势能加速转化为参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强劲动能,打造成为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枢纽性节点。

  11月3日,昆山举行规模盛大的产业科创中心建设推进大会,中科院南策文院士团队、中科院阎锡蕴院士团队各获1亿元项目资助,为该市正在全力打造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添上浓重一笔。

  谋划再出发,下好先手棋。12月10日,在太湖之畔举行的“对话苏州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苏州提出,将以更加清醒的认识、更加务实的姿态,努力实现创新性、探索性、引领性发展,更好地发挥对全省发展的示范作用。(新华日报 记者 李仲勋 高坡)

编辑: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