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有了新标尺 项目路演,让公益机构同台“过招”
互联网领域常见的“项目路演”形式,开始正式引入江苏省的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11月12日,一场优质公益产品路演落地南京江北新区,省内6家知名公益机构同台“过招”,展示公益实力,并期待带来更多社会服务采购方的“公益风投”。
6个富有创新力的项目现场依次亮相,其中南京同心未保中心这一社会组织承接的关爱困境儿童项目尤其引人注目。小俊、小军和小兵这三兄弟都没有落户口,母亲因涉嫌贩毒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父亲因贩毒被一审判决死刑。其他亲属不愿接纳,孩子们一时无人监护。南京江北新区政府为3人的生活做好了兜底保障,公益组织介入后首先帮助孩子落户口,继而创新探索出“家庭寄养”模式——孩子们虽然生活在福利院,但有专门聘请的一对夫妻营造“类家庭”环境,给他们搭建起一个温暖的家。
据该组织调查,江北新区共有355名困境儿童,其中吸毒服刑人员的子女占据不小比例。政府购买专业公益组织的服务,不仅仅是链接资源、保护孩子成长,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全区域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倡导儿童福利第一的理念,杜绝突破道德底线事件的发生。
中国江苏网记者现场观看路演后发现,公益项目已告别“只谈情怀”的初始阶段,正向专业化、产品化、标准化探索推进。专职网格社工沉到社区,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帮助一群难以正常就业的心智残疾人,开办一家庇护型实体洗车店……这些项目的执行组织都是近年来省内社区治理创新领域中的“先行者”“佼佼者”,也是公益项目转向公益产品的试水者。
近几年,由于政府开放包容、民间公益资源丰沛,江苏省已形成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公益服务共建共享格局,但社会组织发展仍面临认知度不够、品牌化意识不强、复制能力不足等问题。这次尝试路演,就是想帮助地方政府广泛引进区外、市外、省外的优秀公益组织和项目,分享成熟的经验和管理模式,搭建交流展示平台,畅通供需对接渠道。
“公益创投项目路演的兴起是一个重要信号,也是公益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新标志、新跨越。”南京市公益创投协会会长常建东认为,公益路演动静结合,生动展示项目的需求导向、专业运用和目标成效。哪家机构呈现出最好状态,哪家机构就能赢得采购方的青睐。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今后将是常态,公益服务必须立足需求、立足社会热点和矛盾化解。
江北新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郑斯彦介绍,前不久新区举办首届公益创投招标,吸引了100多家知名公益机构提交标书,甚至出现6家机构竞标一个项目的激烈场面。最终首批32个项目成功立项,辖区内的老人、儿童、残疾人等人群将享受到专业的社会服务。
“作为我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理应在公益创投上做出探索。”郑斯彦说,新区成立后,居民的民生需求、产业大军的配套服务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复杂化。江北新区直管区面积达386.25平方公里,70万居民生活在82个社区中。只有把社区服务做好,才能让居民拥有幸福感和获得感。今年,江北新区将拿出815万元购买各类社会服务。
据最新统计,全省已登记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5.4万家。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在“实战”中不断积累经验,为居民提供更接地气的服务,社区也已成为公益服务的前沿阵地。省民政厅近日出台《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实施意见》,今后将重点发展四大类社会组织:提供便民服务和志愿帮扶的、促进社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促进基层和谐的、支持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的。
对社区类社会组织,江苏省长期以来采取的是“登记+备案”双轨制管理模式。今后,这一模式将逐步改革:符合法定条件的,由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管理;达不到登记条件的,由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备案管理。《意见》还鼓励各地设立社区发展基金会,引导社会资金协同支持;鼓励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并为其提供场地、项目支持。
利好政策为公益组织扎根社区扫除了障碍,公益项目无疑将迎来“产品化”大变革。可以说,公益行业已站到了时代的“风口”上。如果说上一个五年是公益市场发展的起步阶段,那么下一个五年就将迎来公益产品的迭代飞跃。探索更有生命力的公益产品,生产出更多精致的、标准的、具象的、卓越的公益产品,是未来公益组织的重要使命。(中国江苏网 编辑 戴凌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