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花”烂漫 “红星”闪耀 徐州打造淮海经济区文博领军品牌
“新时代、新徐州、新生活”。第五届中国·徐州文化博览会暨中国·徐州民间工艺博览会将于9月28日开幕。
徐州文博会暨民博会自2014年起开办,至今已举办四届。日前,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决定把江苏省大奖初评地永久落户徐州,引得国内顶级民间工艺大师们汇聚徐州,竞技角逐。世界级非遗项目安徽“红星”宣纸正在整合淮海经济区20个城市的品牌与营销渠道,把展销中心落户徐州。
徐州文博会暨民博会始终坚持理念与内容创新,已成为淮海经济区和苏北文化展会领军品牌。“历届展会中,非遗和民间工艺展品占九成以上。”徐州文博会暨民博会筹备组办公室主任朱志超介绍,展会布展面积从首届的1.4万平方米扩大到本届5.4万平方米,前四届观展人数从20.1万人次增加到突破60万人次,成交额从6350万元到突破1.2亿元。
展会承办方云龙区委书记方正华提出,要坚持办好展会,紧密结合文创、旅游、平台,打破“非遗”难成产业的旧观念,培育文化产业。文博会暨民博会激活了市场机制。在淮海文博园“百宝楼”上,建有全国非遗产品展销中心,可容纳100余个国家及省级非遗项目展销。“传统文化消费档次低、圈子小、品牌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在徐州文博会暨民博会引导下得到了扭转。”云龙区委副书记陈婕认为。
徐州手工匠人马小林从古代文化中汲取营养,创造出独具中国韵味的铁壶。殷商饕餮、战国龙佩、汉代水波纹,鸟雀、古松、葡萄等传统意象赋予铁壶独特的美感。该产品不仅牢牢占据高端订制化渠道,还成功打入日本市场。
文博会暨民博会带动了徐州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文化产业单位达9000家,注册资金近8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2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到30%的稳定快速增长。
本届展会,由中民协、中工美两个国家级协会与徐州联合主办,规模更大,规格更高。主场馆国际会展中心内的400个展位,有2000家参展商“争抢”。报名参展的大师、名家已有近百人,民间艺人、青年创客等有200余人。台湾青年企业家协会和北海岸艺术文创协会组织了近30家台湾文创企业前来参展。
主办方还将在徐州同步开展58场丰富多彩的活动,涉及旅游、非遗、美食、工艺美术等众多门类。观展人有望突破260万人次,成交额再破亿元。
9月25日,新华日报记者在展会会场看到,国家级非遗、徐州“曹氏香包”传承人井秋红正在紧锣密鼓地布置展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南京云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金文租用了4个展位,花费10余万元,布置非遗“特装”展。他看到徐州香包产业实力雄厚、汉服市场方兴未艾,有意寻求文化融合、开拓市场的新契合点。此外,黄小明(木雕)、朱炳仁(铜艺)、宋水官(核雕)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也都将参展。 (新华日报 记者 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