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法院:增设知识产权法庭巡回审判点
《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中由市法院牵头或参与的15条举措主要涉及产权保护,从立案到审判到执行、从诉调对接到破产审判到信用惩戒,与法院工作密切相关。“产权”不仅包括物权、债权、股权,也包括知识产权及其他各种无形财产权,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
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茅仲华说,公平正义的司法环境,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法治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全市法院将切实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依法全面平等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在工作实践中,市法院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企业家关心的现实问题。
针对企业反映的维权成本高,知识产权案件举证难、赔偿低、诉讼周期长,诉讼案件执行难等问题,全市法院将涉产权纠纷案件纳入“绿色通道”,优先立案、审查、保全,快速送达、调解、执行。符合立案条件的,做到当场立案,需要进一步审查的,确保最迟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理、执行期限内进一步压缩办案周期,全市法院对涉产权民商事案件,优先排期开庭、优先合议、优先结案,原则上一审案件4个月、二审案件2个月、疑难案件6个月内审结。
同时,打造一站式、多渠道、智能化诉讼服务平台,当事人可以通过网上诉讼服务中心、诉讼服务APP、微信公众号进行网上立案、递交材料、预约法官等,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2017年全市法院网上立案53147件,2018年1—8月网上立案75329件,网上立案数量一直稳居全省法院首位。
为进一步提高审理效率,市法院坚持以专业化为导向。茅仲华以南京知识产权法庭受理的技术类案件为例介绍说,以往遇到此类案件,法院只能就个案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临时寻求相关专家的技术指导和帮助,既费时又费力,这也是技术类案件审理周期长的主要原因。
为解决瓶颈问题,南京知识产权法庭于2017年11月在全国率先招录了5名聘用制专职技术调查官,专业技术方向涵盖机械、医药、通信、计算机、电子工程等领域,辅助法官审理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自入职至2018年8月31日期间,技术调查官共参与技术类案件78件,参与庭审64次,参与合议及法官会议70次,撰写技术审查报告62份,技术类案件的平均审理期限为84.8天,较上一年度同期平均缩短57.5天,同比缩短了40.4%。
此外,慎用强制措施,坚决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企业申请财产保全,在不损害申请保全企业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对被保全企业生产经营没有影响,或者影响较小的保全标的物,保护企业家财产权、自主经营权。减轻知识产权权利人举证负担,提高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标准。对企业救治和退出,建立企业破产“府院联动”机制,强化胜诉权益的兑现,对失信当事人实施限制或禁入等惩戒制度。
其中,在提高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标准方面,确立与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相适应的侵权损害赔偿标准,大胆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例如,在南京知识产权法庭审理的某公司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一案中,被告在因生产销售一款汽车天线产品被法院判决停止侵权的情况下,拒不履行判决义务,继续生产同一款侵权产品,法院在判决停止侵权的基础上,适用惩罚性赔偿全额支持了原告100万元经济赔偿的诉讼请求。
为推进南京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全市域覆盖,在已设立南京铁路运输法院江北新区知识产权法庭的基础上,今年8月,南京知识产权法庭在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设立了巡回审判点。9月底前,还将在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巡回审判点,为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最严格城市提供司法保障。
南京知识产权法庭是最高法院批复设立的知识产权案件跨区域管辖专门法庭,集中审理发生在南京、镇江、扬州等9个市辖区内的相关知识产权案件。目前,南京知识产权法庭在泰州、徐州、镇江3地分别设立了巡回审判点,为外地当事人就近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
近年来,南京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地”逐步形成,吸引了华为、腾讯、未来无线公司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主动选择在南京进行知识产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