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稻田里养殖田螺、泥鳅,通过套养技术实现“一水三用,一田三收”,收益倍增。近日,南京日报记者来到南京浦口区桥林街道马涛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看到一块块“回”字形的水稻田四周隔出了两米多宽的水沟,里面就是养殖的田螺和泥鳅。
“目前合作社总面积大概是3000亩,以前我们种植水稻和小麦,年产量大概3000吨,平均下来每亩地收益在400—500元。”马涛指着面前的一片水田告诉南京日报记者,2017年开始他在水稻田里养殖泥鳅和田螺,“试验了几十亩地,每亩地增收了700—800元,大家都很高兴。”因为试养喜获丰收,2018年马涛进一步扩大养殖面积,目前养殖面积达到200亩。
通过稻田套养技术,不仅可以实现“一水三用,一田三收”,还能在稻田里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南京日报记者发现,养殖田螺和泥鳅稻田里的水比其他稻田要清澈些,原来这归功于田螺和泥鳅。马涛说,因为稻田里的昆虫能成为泥鳅的食物,田螺以泥鳅的粪便为食物,同时田螺泥鳅产出的粪便又可以成为水稻的肥料。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减少水稻病虫害,还能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形成良性生态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