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报恩寺遗址出土宋代丝绸“重回长干里”
观众参观《重回长干里——大报恩寺遗址出土宋代丝绸展》 万程鹏 摄
8月7日,“重回长干里——大报恩寺遗址出土宋代丝绸展”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开展。这批于2007年在大报恩寺(前身为长干寺)遗址出土的丝绸文物,经过近十年修复,终于重新回到大报恩寺。据了解,这批宋代丝织品文物总计77件,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墨书题记所反映的史料价值来看,在国内其它考古发掘中都难得一见。
此次展出的58件文物多为包裹各类供养器物的巾帕、袋囊、包袱布、织带等,其清丽素雅的纹样、溢彩流光的印金,以及清晰可辨的墨书,令观众啧啧称叹。“当年接到南京市博物馆修复这批文物的委托时,中国丝绸博物馆方面却很犯难。当时主要面临两个难题:一是如何打开固结的丝织品,一是怎样修复织物表面的印金和墨书。”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助理周旸介绍说。为此,中国丝绸博物馆进行了长达四年的“固结及印绘丝绸的保护”课题研究,研究成熟后才对这批文物展开修复工作,修复过程中还运用了三维视频显微镜、多光谱检测、CT扫描分析等现代技术。
这批丝绸文物的史料价值同样不容忽视。出土的77件文物中,有数十幅文物上有墨书题记,记载了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南京佛教信众为长干寺舍资以求福报的情形,这些发愿文为研究北宋长干寺的募建过程,以及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