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水造绿 水晶村重放光彩
南京日报  2018-08-02 15:05:48

 原标题:溧水新桥河改道,山窑老街繁华褪去——治水造绿,水晶村重放光彩

  盛夏午后,南京溧水区晶桥镇水晶村水晶山窑老街安静祥和,45岁的村民刘芝陪年近90岁的婶娘在老屋里打花牌,86岁的理发匠周大扣仔细地给另一位86岁老人理发,老式木质理发椅已很少见到,经修缮后的老街,干净整洁。

  据记载,连通石臼湖和秦淮河的新桥河改道前流经水晶村,因河面开阔,港湾较深,货运繁忙,水晶村因水而兴。在村子北面的丘陵山岗上,建有好几家窑厂,砖瓦销路广,故称水晶山窑。水晶村村委会主任任根林介绍,老街就是以前的“水晶山窑市”,是沿河物资集散中心,也是当时的行政管理中心,盛极一时。

  上世纪70年代新桥河改道后,水晶山窑码头的繁华渐渐褪去,但勤劳的水晶村村民寻找到新出路。上世纪80年代,村民将秸秆收起来,编成草绳卖。一盘12斤大拇指粗的绳子,能卖18元。58岁的村民朱斌和老伴用空闲时间编草绳,一年能用掉约50亩稻田的秸秆,不仅缓解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还能带来不菲的收入。2011年,水晶村组建了农民草绳加工协会,成为南京市首批农民创业基地,目前编织户已达到300多户。

  背靠青山,苗木种植是村里另一特色产业。43岁的徐孝彬是村里最早一批苗木种植户,苗木面积近千亩,承包下整个山背,年收入逾百万元。几年前,他投资300多万元引进10万株“百日红”美国紫薇,并通过自主学习,培育出适合本地气候的品种,将价格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很快成为明星产品,订单不断。

  在徐孝彬的带动下,很多村民也开始种植苗木。2012年,在村委会党总支的引导下,徐孝彬组建溧水金晶苗木合作社,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全村种植规模达1500亩,每亩年收入超过5000元。

  同时,在西面富财圩区,因水而兴的水晶村也找到新的“致富密码”——螃蟹养殖。富财圩水域面积约1万亩,水系直通石臼湖,水质优良,村上加强水源保护和治理,严格杜绝污染下塘,村民也自发每天守在蟹塘关注水质情况,不敢有半点疏忽。2017年,水晶村螃蟹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18年3月,“富财圩螃蟹”又获国家商标局颁发“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证”。

  绿水青山是水晶村的自然根底,治水造绿是村民致富圆梦的源泉。任根林说,下一步他们将抓住溧水全域旅游建设、晶桥建设美丽经济示范区契机,挖掘人文历史,恢复老街繁华,打造蟹坊、蟹文化馆等体验区,发展乡村旅游。

编辑: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