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苏瞄准新突破口优化营商环境 降低获得门槛,企业用电更便利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参照世界银行《2018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专门阐述企业获得电力情况,要求拿出有力举措,着力补齐短板。江苏省及时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将“获得电力”纳入20187年营商环境优化重点工程,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
便利用电,
压减环节精简材料
世界银行建立包括开办企业、获得电力、缴纳税款、获得信贷等11个项目的营商环境评级指标体系,其中获得电力的手续环节数、所需时间、成本费用、供电可靠性和电价透明度等维度,反映出企业获得电力供应的难易程度。电费支出成为广大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重要成本,因此,获得电力在营商环境评价中的权重逐年提高。
江苏供电服务在全国居于前列,但获得电力的时限较长、环节较多,用电成本还有优化空间。基于此,电力监管部门、供应保障单位协同发力,围绕“三压减、二加强、一提高”整体提升用电便利程度。“具体来说,压减流程环节、接电时间、接电成本,加强创新服务、考评监督,提高供电可靠性。”国家能源局江苏监管办稽查处处长季刚勇介绍,高压用户办电环节压减至4个,即用电申请、供电方案答复、竣工验收、接电;低压用户办电环节压减至2个,即用电申请、接电。江苏10(20)千伏高压、400伏低压非居民平均接电时间分别压减至70个、20个工作日内,将比国家电网承诺的时间再压减10天。
“营业执照办理后,网上提交新装用电申请,供电公司就会及时派员上门勘验。”江苏新常附汽车部件公司工作人员杜丽芳坦言,比以前要少跑好几趟。针对初创类小微企业,常州供电公司引导用户通过“电E宝”“掌上电力”等APP申请接电,实现用户申请零上门、低压接电零审批。在南京,电网企业精简10千伏用户新装申请、增容办事环节,接电时限压缩35.6%。
政企联手,
信息共享“只进一扇门”
在全省各地政务服务中心,电网企业陆续进驻设立服务窗口,与政府部门共享数据信息,实现“并联审批、集成服务”,让用户办电“只进一扇门”。办电涉及的证照和材料,电网企业与相关单位在政务平台共享,无需用户重复提供。重点工程项目电力接入由电网企业与规划、建设等部门共同开展外线查勘,一次性完成信息采集。
“小微企业办电只需提供经手人身份证和企业社会信用代码证,就能实现‘一网通办’。”江苏省电力公司营销部主任李瑶虹介绍,为提高服务效能,将探索项目预审制,通过政企联办平台或在政府规划部门派驻办电专员,提早进行配网规划和工程安排,把接电准备工作做在用户申请之前。
改革利好初步显现。在江苏常州,办理房地产登记的用户可同步完成水电气过户手续申请,以往至少需要7个工作日完成的业务,如今只需1天;在江苏徐州,徐州大黄山安置房项目临时用电工程从提出申请到竣工接电只用了23天,比此前同类工程节省一半多的时间。
多元供给,
增强供电市场竞争活力
降低用电成本,实现多元供给是重要举措。4月,国家能源局江苏监管办公室向扬中高新区配售电公司颁发《电力业务许可证》,这是江苏省首家从事增量配电业务的混合所有制配售电公司。6月底,向无锡星洲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发放《电力业务许可证》,这是江苏省首个非电网参股的配电企业。
从电网公司参股到非电网公司参股,江苏省增量配售电改革迈开更大步伐。星洲能源主要服务3.2平方公里的星洲工业园区,年用电量约7.7亿千瓦时。多元化售电主体的出现,既完善机制,引导电网成本透明化与投资决策科学化,还将拓宽电网投资渠道,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按照“符合一个、审核一个”原则,江苏省将有序推进增量配电改革。
丰富市场主体,透明市场信息,江苏省让“市场之手”发力,降低电力接入全周期成本,让用户轻装上阵—鼓励各市(县)电网企业公开当地10千伏、20千伏用户受电工程典型设计及参考工程造价,提升用户市场议价能力;尊重用户自主选择权,杜绝电力物资供应、设计、施工“三指定”行为;持续提高市场化交易规模,在2017年全省1350亿千瓦时基础上,2018年扩大至1800亿千瓦时,实现全省20千伏及以上电力用户全覆盖,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超过35%。这一规模稳居全国首位,预计年降低实体经济电费支出35亿元以上;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动态调整电价,2018年4月起,全省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电类别的输配电价每千瓦时降低2.29分,5月起再降1.97分,加上清理转供电加价、减免“三余”自备电厂交叉补贴和系统备用费等,全年可为实体经济降低用电成本约7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