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化“放管服” 刀刃要向内
据南京日报报道,作为栖霞区探索“放管服”改革创新的试点,在不见面审批的基础上,江苏省中医院仙林分院项目尝试全程代办、并联推进、容缺受理,原计划两年的“跑前期”,最终只用了14个月。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是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极大激发市场活力的战略举措。在此过程中,对外,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努力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让企业和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对内,要系统推动体制机制的优化革新,打造高效透明低成本的政务服务体系。前者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后者则是解决问题的路径方法,练好内功,由内及外,“放管服”改革才能落到实处,最终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
在省中医院仙林分院项目上,南京栖霞区有诸多创新举措,不见面审批、并联推进、容缺受理等制度的推出,让企业和群众不再来回跑、反复跑,大大缩短项目“跑前期”时间,带来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和潜在收益。从对外的角度看,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服务质量都得到了提升,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民生情怀。经过实践检验后,这些创新举措无疑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然而换个角度看,虽然企业和群众少跑路了,却有很多人多“跑路”了。代办员要对接十多个部门,打通数十个环节;区政府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一把手拉起微信群沟通进度、会诊难点。这其中体现出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固然可圈可点,但在系统层面,人的痕迹、作用仍然较为明显,从一个侧面说明在内部行政流程上,仍有一些审批环节需要精简,信息化和“互联网+”的水平仍不够高。距离真正的“让数据多跑路”,仍有很大的优化提升空间。
当“放管服”改革进入深水区后,难点之一就是打破政府部门的地域层级限制和条块划分,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再造和优化。现实中,各部门信息不共享、标准不统一、职能边界交错不清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地方甚至要给工作人员配备数台电脑,安装十多个业务办理系统。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主观上认识到位了,执行上、技术上仍面临诸多梗阻和藩篱。如何将这些系统整合融通,不仅是地方和基层的问题,更需要顶层谋划、统筹协调;需要从上到下全面梳理公共服务事项的前置条件、办事流程、难点障碍;以问题为导向,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推进政务服务的协同化、便捷化和智能化,切实做到信息联通、互认共享、服务联动。
6月底,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指出,要打造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三年内实现国务院部门数据共享、满足地方普遍性政务需求,五年内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实现“一网通办”。深化“放管服”改革,我们既要盯紧眼前的项目目标,满足群众所盼所需;更要着眼于大方向、大目标,苦练内功,从根本上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供优良的营商、政商环境,为城市凝聚起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