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残疾人艺术团,四年义演80场
新华日报  2018-07-10 15:30:10

  原标题:给群众带去文化享受 为自己提振生活信心 残疾人艺术团,四年义演80场

  一位残疾人,因为爱好音乐,办起一个残疾人艺术团,大伙儿经常义务为周边百姓演出……从镇江市丹徒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包荣军那里听说这支残疾人艺术团后,记者当即前往丹徒荣炳盐资源区。

  这里是茅山老区,与丹阳、句容、金坛交界。正是梅雨季节,整个镇区都是湿漉漉的。车子在街边一间不起眼的门店前停下,一位男子迎了出来,步态显示其腿部残疾。他叫田小锁,今年66岁,是丹徒区阳光残疾人文化艺术团团长。屋子四周墙壁上,挂有不少演出剧照,以及各级机构颁发的奖状和证书。

  老田告诉新华日报记者,自己是荣炳高庄村人,3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一条腿差不多废了,基本上没有什么劳动力。尽管他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因为身体原因,只好放弃读高中,回家放牛。

  老田说,当时这个活还是生产队照顾安排的。就在放牛过程中,他写了不少音乐简谱。

  “我上初中时学过简谱,一学就会了,而且能自己谱曲。”老田说,荣炳有一种民间文化,叫“田歌”,农民干农活时为了舒缓疲倦,经常边劳动边唱歌,他就在牛背上把这些曲调记成简谱。日子久了,牛的叫声在他听来也成了一种音乐,声调悠扬、富有韵味,他便也记成简谱。老田还自己动手制作了一把二胡,闲暇时自拉自唱。

  由于有音乐方面特长,放了几年牛后,老田进过公社宣传队,后来还到一家皮鞋厂做鞋。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工厂不景气,老田回到农村,做生意赚了不少钱。他对音乐的兴趣一直浓厚,尤其喜欢锡剧,能自编自谱自拉很多唱段,从收音机、电视上听过一段,就能用简谱记下来。渐渐地,周围聚集了30多人,2006年老田干脆牵头办起一家演艺公司,演员便是包括很多农民在内的本地戏曲爱好者,他主要负责编戏、谱曲,并接洽演出事宜。

  “演艺公司能赚到钱吗?”记者问。

  “能。”老田说,刚开始时一年能演五六十场,每场收费1500—2000元;现在每年能演80场左右,演出费也提高到每场5500—8000元,演艺公司在与丹徒交界的县市区已经颇有点知名度。

  “那为啥还要办残疾人艺术团呢?”记者表示不解。

  “我自己是残疾人,有段时间感到很自卑,办演艺公司后就像变了个人一样,慢慢变得自信起来。我就想,不少残疾人很有音乐天赋,可是没有机会展现。能不能带动他们也通过演出提升自信心呢?”老田回忆道。2014年,他牵头成立了阳光残疾人艺术团,句容市的两位盲人吴晨光和盛涛闻讯立即报名参加,艺术团很快拥有了8名成员。周边百姓普遍喜好锡剧,他们的演出便以锡剧为主,纯义务,不收报酬。

  记者看到,墙上挂的残疾人艺术团演出照片中,有位女性扮相俊美,她是艺术团的业务团长吴芳萍。老田告诉记者,吴芳萍是江阴人,也因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后来嫁到常州。“她的锡剧唱腔优美,还能一人唱两角,转换自如。前几年,她办过一场大型锡剧演出,省内很多名角到场为她捧场。”老田曾在收音机里听过吴芳萍唱戏,得知她也是残疾人,便动了请她加盟艺术团的念头。设法联系后,吴芳萍爽快地答应了,现在团里每场演出她都参加。残疾人艺术团的名气也越来越响,已经在区内外演出80场,成员增加到了16人。

  说话间,一名年轻女子拄着拐棍走了进来。“她叫张正风,残疾人艺术团的成员。”老田介绍说,她嗓音好,主要唱流行歌曲,年轻人特别喜欢听。张正风告诉记者,2014年艺术团才成立时她就加入了,平时在一家福利厂上班。由于右腿严重残疾,她很自卑,过去下了班就躲在家里,不跟外界打交道。加入艺术团后她很长时间里不敢登台演出,去年才第一次登台唱了一支歌,台下观众的反应非常好,这让她一下子就有了自信心,后来的每场演出都登台演唱了。今年丹徒区在市民广场办“清风雅韵”戏曲周,残疾人艺术团演出长达两个多小时,张正风的演唱也获得好评,成了全区的“歌星”。“加入艺术团后,我变得乐观开朗,觉得能用歌声带给大家快乐,自己也很快乐,这可不是钱能换来的。”

  演出需要成本,没有报酬,残疾人艺术团怎么运转呢?“我用演艺公司赚到的钱补贴残疾人艺术团。”老田说,艺术团所有成员不要一分钱报酬,自己贴点车辆费什么的算啥!“看到大伙儿从消沉变得振奋,并给周边百姓带去文化享受,我花这钱,太值了!”

编辑: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