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剁斧”老工艺还原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原貌
南京日报  2018-06-28 16:45:30

  原标题:1平方米墙面重复敲击1500下 “剁斧”老工艺还原大桥桥头堡原貌 

  南京桥头堡是长江大桥文物修复的重中之重,继“粉嘟嘟”的桥头堡雕塑亮相后,近日,带着三面红旗的米黄色大堡也逐渐亮出真容。施工人员用“剁斧”这一门老工艺,还原了桥头堡建设初期的样貌。

  6月27日上午,南京日报记者来到长江大桥桥面,走出电梯,已经修缮过半的桥头堡大堡展现在面前。大堡看台以上的位置脚手架已经拆除,闪亮的三面红旗、金粉色的尖顶、米黄色堡身焕然一新。

  当、当、当……这种用斧子敲击石头的声音,在城市的工地里已很难听到,而在长江大桥上,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这种工艺叫做‘剁斧’,是一种传统老工艺。”南京长江大桥文物保护设计负责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淳庆说。大堡墙体的外立面主要分为米黄色的水刷石面层和青灰色的斩假石面层,其中斩假石主要位于大堡的门窗外框、腰身线条、公路桥面立柱范围内等位置。所谓斩假石,就是将小石子和水泥砂浆混合,涂抹在建筑物的表面,待初干后,用斧子在表面斩凿,使表面看上去像是有纹路的纯天然石头的样子。在过去大桥的维修中,一些斩假石面层被真石漆给盖住了,这次将全部恢复。“为让大桥恢复最初的容貌,水泥砂浆中掺入的石子都是有讲究的。粒径小了难以达到效果,粒径大了容易造成大花脸或破裂,为此项目组做了多次的实验。”淳庆说。

  在大堡门框的脚手架上,4名工人依次坐着,用小斧头在粉刷过的墙面上,一下一下敲击着。墙体表面上白色的小石子和“天然”纹路就这么一一敲击出来。“这些工人都有着十几年的‘剁斧’经验,别看他们就是拿着斧子在重复敲击,每一下的力度,都是要讲究火候的。”淳庆说,斧头敲重了容易造成孔洞,敲轻了,就敲不出天然石头的纹路。记者在现场了解到,1平方米大小的墙面,工人们要敲1500下。桥头堡的一根立柱,需要一名工人花费5天半时间才能完成。但这些“费功夫”的工作,都是为了让大桥修旧如旧。

  桥头堡室内部分的修复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部分存在结构病害的楼屋面混凝土构件,将先使用碳纤维布加固,然后在表面刷一层1厘米的聚合砂浆做耐久性修复。同时,在外墙墙体的内侧采用钢筋网聚合物砂浆面层进行加固,提高大堡的抗震性能和防水性能。大堡内部墙面的每块水磨石上,都标记上孔洞和裂缝的数量,分为灰白石子红水泥、黑白石子黄水泥、黑白石子绿水泥等三种不同颜色材料,一一进行修复。

  此外,大桥正在进行桥面伸缩缝的施工。主桥护栏已经基本安装完毕。

编辑: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