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着力打造的道德风尚建设高地
新华日报  2018-06-28 10:49:05

  原标题:德润江苏,筑起道德风尚建设高地

  从沿江开始发端、成串如项链,然后向周边扩散,星光熠熠。江苏的版图上,先后有17座城市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创下两个记录:全国文明城市总数全国第一、全国文明城市占全省城市数量近1/3,占比全国第一。

  江苏着力打造的道德风尚建设高地之“高”,由此可见一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实践中,全省各地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树立新风尚,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不断提升,江苏正在成为有温度的人文之地、有显示度的文明之地、有感受度的精神家园。

  高位谋划,

  建设向上向善精神家园

  2017年4月7日,中央文明委在张家港市召开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经验交流会。这是继1995年10月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在张家港市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之后,在江苏召开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又一次重要会议。

  美好生活,不仅是“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尚。张家港经验,作为江苏道德风尚高地建设的缩影,传遍了全国。

  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构筑“两个高地”,即思想文化建设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2015年底,省文明委出台《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行动方案》,组织实施公民道德培育、社会诚信建设、志愿服务普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文明创建提升、网络文明建设和政策法规保障等“七大行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通过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江苏把各项任务目标化、具体化、责任化。注册志愿者占城镇人口比例、全民综合阅读率……在把这些指标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的同时,建立全省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年度监测和发布制度,把“力争2020年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达到90以上”列入江苏“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17年,全省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已达88.23。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融入各行各业、展现出勃勃生机。全省共有335个“江苏省文明乡镇”、866个“江苏省文明村”、4295个“江苏省文明单位(社区、校园)”。其中,全国文明村镇120个,全国文明单位222家,文明之花遍地开放。

  道德教育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赵亚夫、杜长胜、方敬、周长芝等一大批引领社会风尚的道德楷模、先进典型不断涌现,297位全国、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2000多人(组)“中国好人”“江苏好人”,400名(组)“江苏美德少年”,群星灿烂的先进群体,成为激发人们崇德向善的有形正能量。

  2016年、2017年,江苏省文明办联合省道德发展智库探索开展江苏省道德发展状况测评。测评显示,江苏道德发展水平总体处于中等向优良的攀升阶段,人民群众对道德建设成效的评价总体较高,江苏积极推进道德风尚高地建设的成效已初步显现。

  价值引领,

  凝聚共同奋斗思想基础

  从2013年11月6日开馆至今,“岁时节庆”活动就成为南京博物院的常设系列。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我们的节日——到南博过端午”推出的戏曲、讲坛、民俗互动体验、诗词朗诵等活动,让市民们全方位立体感知这个传统节日。南博非遗所所长陆建芳说,策划并实施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核心的系列展览和主题活动,旨在让公众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认同感。

  强化主流价值引领,要入耳入脑入心,需落细落小落实。江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各种主题教育和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5月29日下午,音乐儿童剧《青铜葵花》在南京荔枝大剧院举行首演。这是继音乐儿童剧《田梦儿》《寻找“红头发”》之后,江苏精心打造的又一少儿文艺精品。“童声里的中国”“童心里的诗篇”“童画里的色彩”……一个个“童”字品牌美育活动,贯穿江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江苏在青少年中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璞石成玉的秘密》《问道》这些孩子们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读本,走进全省所有中小学。

  从2014年开始,江苏在全国率先推行融入“爱、敬、诚、善”价值理念的“八礼四仪”养成教育,引导全省1700万未成年人从小践礼修德,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赞誉。

  从孩子到成人,从学校到社会,从教育到实践,江苏组织对核心价值观12个主题词分课题进行研究并推出系列丛书,面向不同群体编写系列通俗读本。城市出入口、主次干道、公园景区、商业街区、城乡社区、窗口单位等场所,充满创意设计感的公益广告,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传播方式,也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平凡人的道德高度,托举着城乡文明的地平线。在江苏,乡贤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得到挖掘和弘扬。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鲜明特色的“道德讲堂”,发源自江苏,首创于常州,写进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目前江苏全省建成各类道德讲堂近4万个,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50多万场,受众达3600多万人次,催生一批又一批“道德网红”“草根明星”。

  全省各地还相继建成一批“好人馆”“好人园”“好人一条街”,常态开展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让做出善行义举的凡人、出身草根的平民成为众人仰慕的“明星”。江苏还建立礼遇关爱道德典型机制,成立江苏省美德基金会,及时资助帮扶生活特殊困难的道德典型,每年对省以上道德模范给予每人1万元的慰问金。

  持续创新,

  激发道德实践生机活力

  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时代,青少年需要怎样的精气神?应该具备怎样的家国情怀?江苏让丰富的红色资源、传统文化资源“说话”。

  2018年清明节,雄壮的国歌声响彻南京雨花山岗,江苏省暨南京市青少年凭吊革命先烈活动在雨花台烈士陵园举行,这样的仪式已成为江苏的“文明节气”。从2015年9月30日开始,江苏还在全国率先试点组织新婚夫妇向革命烈士献花,每年烈士纪念日全省联动的集体献花活动,正成为引导青年铭记先烈功绩、珍惜幸福生活的重要仪式。

  道德实践涵养着社会风尚。江苏破除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不断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渠道载体、体制机制,让道德实践活动更富活力。

  搭建各类平台,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打造全省“一张网”覆盖、多终端互动、全流程在线的“志愿江苏”平台,有效解决志愿者实名注册、供需对接、组织在线管理等问题,全省已有注册志愿者1319万人。搭建志愿服务组织与各类社会资源有效对接平台,从2016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两届志交会展示交流913个优秀项目,821个项目获得社会各界支持资金6450万元。

  回应人民群众道德诉求,聚焦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领域,广泛开展诚信主题实践活动。持续开展“放心消费在江苏”、诚信示范店、诚信市场等各类诚信主题实践活动,深化诚信示范街区推选活动,引导厂家商家诚信做经营,诚信做产品,诚信做服务。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形成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坚持一手抓信用建设,一手抓信任建设,围绕怎样“学会在一起”,如何让邻里之间“暖”一些,开展多种形式的“邻里节”“睦邻节”等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小家”、融入“大家”,让社会生活越来越温暖,越来越温馨。

  顺应社会治理的新要求,推动德法同行、德法相济。江苏出台全国首部促进全民阅读的地方性法规,在新修订的《江苏省旅游条例》中增加文明旅游内容,同时,大力实施社会文明风尚行动,突出治理旅游、交通等领域的不文明行为。

编辑: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