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尊严养老 不该是奢望
南京日报  2018-06-13 15:31:46

  原标题:有尊严养老,不该是奢望

  常听朋友们谈论,等我们老了,指望孩子照顾恐怕很难,不是靠自己就是靠政府、靠社会;一旦生活不能自理,就得购买养老服务,可理想的养老资源现在已经供不应求。也有人乐观地认为,将来可以每个家庭买台机器人。可惜机器人保姆还没有普及,而我们每一天都在变老。 

  最近有一则报道,说杭州人杜应征给89岁的母亲画了很多像,都是在深夜完成的,因为老太太患老年痴呆,整夜不睡觉,60岁的儿子只得整夜陪护。这也是许多奉养高龄老人的家庭的缩影。老人失能或半失能,身边离不开人,要么居家陪护,子女几乎没有一天得闲;要么进养老院,但条件好的太贵,价格适中的服务一般又不怎么样。何况这些子女大多年过半百,到了该退休的年纪,有的还得帮儿女带娃。 

  可见,现在的老人一旦失去独立生活能力,想要环境安静整洁、受到温和有礼的对待、不用看护工脸色,几乎是“奢侈的要求”。

  这几年我国在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上的努力有目共睹,各地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探索了多种新型养老服务方式,仅在南京,就有“抱团养老”“互联网+”虚拟养老院、“社区嵌入式”养老院等模式,最近南京市建邺又有养老院在尝试“护士+护工”同时上门为老人服务。但是,模式再好也只适合一部分人,更不代表运行顺畅。比如“抱团养老”和虚拟养老院就不适合失能老人;“社区嵌入式”养老院被指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此前试水的有些已经难以为继。另外,几乎所有的养老模式,都面临缺人的问题。 

  当专业的养老护理人员成为稀缺资源,必然导致社会养老服务成本居高不下;政府对公共事业性质的养老服务机构扶持力度不够,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那么,以营利为目的的资本养老服务就有了定高价的底气。所以,“有尊严地老去”的门槛有多高,取决于养老事业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缺钱和缺人的问题。 

  “钱”的问题分两块,一块是政府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政策和经济扶持,另一块是通过政策、金融和市场创新提高居民自身购买养老服务的能力。关于后者,养老保险和相关福利制度在不断完善,税延型等商业养老保险业务也在发展,一些地方还在尝试“以房养老”“消费换养老”等市场化养老服务支付方案。居民对养老服务的购买力上升了,这块消费支出流向哪?如果养老服务市场的供给侧不变,得利的还是少数高端机构,所以需要政府帮扶,确保平价养老服务的供给水平。 

  解决“人”的问题,则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养老护理相关专业的吸引力,完善体制机制,逐渐改变养老服务人员群体“流动率高、劳动强度高,工资收入低、社会地位低、服务水平低”的现状,吸引并留住人才,支撑起越来越庞大的养老服务产业。 

  关于养老,展望未来固然重要,但绝不能低估眼前的现实困境。今天面临的服务总量供给不足、供给结构失衡、专业护理人才不足等问题,若不加快解决,很可能就会加快堆积。想你我老去之日,有谁会说“只求活着足矣”?有尊严地老去,不该成为奢望,也不能仅寄望于机器人保姆的美好愿景。 

编辑:穆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