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市一盘棋 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南京日报  2018-06-04 11:03:28

  原标题:全市一盘棋 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res03_attpic_brief

  香格里拉东路水环境经过整治,沿河岸线利用生态石笼、置石,同时搭配种植耐水观赏植物如蒲苇、芒草、美人蕉及常绿悬垂植物爬山虎、花叶络石等,在局部空间疏朗处种植垂柳、海棠等,使游人体验“风从林中过,人在画中行”景观感受。董家训摄

  5月初,一场在这个季节并不多见的强降雨突袭南京。按照惯例,在接收、消化了大量降雨之后,城市河道难以避免地会出现黑臭现象——雨水将大量的地表污垢冲入河中,城市管网、截污沟雨后发生溢流,这些都会对河道造成污染。然而,这场大雨过后,黑臭现象并不突出,唐家山沟、月牙湖、内秦淮河等河道,在雨停后两天内,又重现清澈。

  河道在暴雨这场“大考”中“过关”的背后是全市统筹协调高效运作的机制——雨后立即启动河道清理,跨区河道统一调配补水,河道沿线所有泵站排涝统一精确指挥,防止无序排放……而实现这一机制的就是刚成立不久的市水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办公室。

  2017年底,南京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治水首战告捷,南京再立更高目标:通过3年努力,全市域消除劣Ⅴ类水,重要水体保持Ⅳ类。如何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高效率地开展水环境整治?市水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办公室应运而生。“我们就像一台高效运转的机器,各个零部件都发挥了最大作用;也像一间调集了全科医生的专科医院,找准病灶精准下药。”市水升办专职副主任、市水务局副局长徐小春说,全市一盘棋,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区力量,治水从过去的一个部门、一个区单兵作战变成了全市集团军统一作战。

  从制定目标到考核落实,一个机构统管

  水,是南京最突出的自然禀赋。在南京,水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11.4%,境内有大小河流1200余条(段)、湖泊10个、中小型水库251座,市域滨江岸线总长约275公里。资源丰厚意味着责任更重,水环境整治、水生态保护、长江大保护……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南京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环保优先,围绕利用好水资源、保护好水资源,不断提升治水能力。

  “科学治水、系统治水、精准治水”,在这样的总体要求下,市水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办公室于今年3月底正式成立。市委市政府要求水升办不仅是指挥部,还要是联络处,其主要职责是加大全市水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力度,及时解决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形成部门协作、各负其责、各尽其能的良好运行机制,服务保障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水升办的运行机制在成立之时就得以明确。”市水升办的一位负责人介绍,市水升办负责全市水污染防治、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断面达标及河长制的统筹推进工作,研究制定年度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实施计划、推进方案,审定重点项目方案及资金安排;负责日常工作调度、现场推进落实、监督检查考核和宣传引导发动,协调解决跨区的重大问题。市水升办由分管副市长华静任主任,市发改委、经信委、建委、财政局、环保局、规划局、城管局、交通局、农委、水务局、旅游委、城建集团、南京海事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

  市水升办成立后下设6个专项工作小组,分别是综合协调组、河湖整治组、雨污分流组、水污染防治组、水务设施运行组、监管执法组。其中,综合协调组实体化运作、集中办公,承担水升办日常工作,负责各项工作的调度,形成定期会商、现场推进、月度通报、督查问责、年度考核的工作机制。其余5个组按照职能分工,由主要职能部门牵头。

  统一指挥、统一协调,水升办成立后,全市治水的相关工作从制定目标到考核落实,形成了一个机构统管的机制,责任明确,不再多头管理。

  从过去请人帮忙到主动做事,运转更高效

  4月13日,一份《全市水环境整治提升重难点分解落实方案》下发到各相关部门、各区政府和江北新区。这是市水升办成立后印发的第20份文件。《方案》按照市委市政府水环境整治提升专题会议要求,梳理全市治水的重点和难点,列出了一份任务清单,排出16项主要工作,涉及劣五类水体排查、断面水质达标、排口整治等多个方面。

  从专题会议研究全市治水重点工作,各相关部门、区汇报工作难点,到分解落实方案印发,仅用了3天时间。“以往类似的任务分解是市里开会后区里传达,最快也要5个工作日。”一名区级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说。

  迅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是水升办运转高效的一个缩影。水升办成立两个多月以来,其运行的高效率更多体现在市区联动、部门联动开展工作方面。

  5月份,生态环境部和住建部在全国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首批派出10个督查组,南京是江苏被抽查的城市之一。“两部的督查是水升办成立以来接受的第一次‘大考’。”徐小春说。此次专项行动,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督查组到达一个城市后,便开通举报电话,对当地黑臭河道整治现状、河道整治台账开展检查,对河道进行暗访,对沿河居民开展问卷调查等。

  南京完成整治的河道有150多条,迎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国家督查组5月8日—22日进驻南京,这期间,位于北京东路市级机关大院29幢5楼的市水升办办公室夜里常常灯火通明。“国家督查组进驻期间,每天从晚上7点半开始,我们至少要开3个会。”市水升办综合协调组的一位工作人员说。第一个会是召集各个区,就当天的督查现场情况进行汇总;第二个会是布置第二天的迎查工作;第三个会是等到督查组当晚开完会向我市反馈情况后,针对问题进行重点部署。两周时间内,市水升办各个组几乎每天都会加班到第二天凌晨两点,不少人干脆住在了办公室。

  “虽然忙,但是井井有条,所有人都在主动参与。”徐小春对记者说,成立水升办后,他最大的体会是部门之间的合作更紧密。迎查期间,从河道台账的准备到现场介绍河道整治情况,需要多个部门和区的配合。“以前涉及到多个部门的事时,我们水务局去协调其他部门配合,感觉像是在请人帮忙;现在有了水升办,就成了大家分内的事,干工作的主动性很强。”他说,在这次国家督查中,水升办把各个相关部门拧成了一股绳,大家劲往一处使。

  “一股绳”的效应正在越来越多的工作中凸显。

  5月24日,南河整治协调会在市水务局会议室召开。南河位于南京主城西南,是秦淮河下游的一条重要支流,流经雨花台区和建邺区,整治工程已于今年3月启动。当天的协调会主要是要解决沿河蓝线内拆迁、电力设施迁移等问题。会议室内,市水务、环保、规划、国土、电力、城管等部门和雨花台、建邺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围坐在一起。会议的议程很简单,问题一个个过堂,涉及到的部门都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当场拿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效率相当高,看到这样的局面,我们也很高兴,因为问题解决得快了。”参加会议的雨花台区相关单位人员说,南河是跨区河道,水升办成立后,河道整治涉及的事项由水升办协调,相关区和部门都主动参与解决问题。

  科学指导治水,一批难点问题找到破解之道

  水升办成立两个多月来,很多参与其中的部门都感受到,科学治水、系统治水、精准治水的初衷正在实现。

  断面水质达标是南京水环境整治中的薄弱环节,南京有22个国考、省考断面,7条省控入江支流,国考、省考和入江支流断面必须达标是我市对水生态保护和长江大保护作出的承诺。从去年的考核数据看,七桥瓮国考断面、北十里长沟东支、金川河宝塔桥等几个断面达标难度很大。

  “去年也开过协调会议,涉及到相关流域的区也各自开展了整改工作,但成效并不明显。”市水升办综合协调组的一位人士说,省环保厅对相关区启动了约谈和区域限批程序,河道上游和下游所在的相关区会存在一些想法,“我所在区域内的工作我都做了,没有达标是不是因为别的区工作不到位?”

  这种情况在2018年4月份以后发生了彻底转变。以外秦淮河七桥瓮国考断面整改方案制定为例,市水升办要求沿流域的相关区统计所有的沿河泵站、相关污水处理厂。泵站前池水质差,排入河道容易造成污染,市水升办要求把外秦淮河所有泵站一一定位,统一管理,“对泵站进行整改,提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泵站排水要由市水升办统一调度,不能无序排放。”这样一来,外秦淮河流域的各个区被串联了起来,对泵站排放进行科学管理,控制河道污染。

  2018年前3个月,北十里长沟东支入江断面水质超标严重。市水升办调查原因时发现,这条入江支流涉及到玄武和栖霞两个区,栖霞区是下游,入江断面就在该区区域内。栖霞区对此开展了各种整治,清淤、截污、生物治理等,但由于缺少区域联动协调,河道上游依然存在保障房小区和部分企业污水收集不到位问题。找到问题所在,市水升办开出了“处方”——协调区域之间、保障房建设单位和企业管理单位之间共管共治。这一整治方案提交讨论时,大家看到方案的第一感觉是,达标应该没什么问题了。

  “有了水升办,一些过去一个区一个部门解决不了的难点问题被拿到桌面上来谈。”市环保局的一位人士说,该局水环境处参与市水升办日常工作,污水处理管网问题过去一直是影响南京污水处理能力的痛点,管道水位高,导致部分污水回流未经处理就排放,污水处理厂反而“吃不饱”,污水处理达不到要求。污水管网“高水位、低浓度”问题,前几年就存在,市水升办成立后,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很快落实了整改方案,“污水处理设施的主管单位都被调动起来,开展管网排查、整改错接漏接问题,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提标。这些措施,招招对症下药,并且明确了考核办法。”

  市水升办的成立也让基层治水有了更科学的指导。鼓楼、建邺、秦淮、玄武等多个区的相关部门人士表示,市水升办会对各区的水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方案一一过堂把关,提出科学的建议,推动工作的进行。“成立市水升办的意义是建立了一个好的机制,专职负责,科学精准,解决问题的效率明显提高。”一位基层水务部门的负责人如是说。

  

编辑:穆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