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区域统筹 携手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新华日报  2018-05-30 09:45:56

  原标题: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① 区域统筹,携手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长江从青藏高原蜿蜒而下、奔流向东,宛如一条长龙。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正位于这条巨龙的入海处。

  以占全国不到1/26的面积,贡献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长三角无疑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当前,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正在深入谋划重大规划对接、区域协同创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民生工程共建共享等重点工作举措,朝着建设成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目标迈进。

  能级提升,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世界级城市群”,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1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具有高度同城化和一体化的城市群体。目前,公认的五大世界级城市群有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和欧洲西北部城市群。长三角正致力成为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

  打造城市群推进城市化,是世界大势所趋。从已经形成的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历程看,当城市化率超过70%以后,以往单个城市发展的模式逐渐改变,城市之间日益趋于抱团发展、集聚发展。世界银行报告透露,在美国,2.43亿人集中在仅占全国总面积3%的城市群,成为世界生产率最高的城市区域。可以说,城市群是全球经济重心转移的重要承载体,也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核心区。

  国际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城市群的竞争。在全球要素分工的新阶段,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争相汇聚到最有效率的地方,而城市群成为世界各国提升要素集聚力、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必杀技”。美国2050发展战略就提出,以10个或10个以上的巨型城市区域高水平发展,吸引更多高端要素流向美国,占据全球价值链高端,确保国际竞争的霸主地位。

  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就提出发挥上海龙头带动的核心作用,推动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的同城化发展,强化沿海发展带、沿江发展带、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的聚合发展,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今年1月12日,在苏州举行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进一步明确,深化实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按照“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要求,促进长三角城镇体系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智库专家认为,借力禀赋资源,借势战略资源,长三角完全有可能打造成一个聚合度更高的发展单元,完全有条件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集聚利用高端要素,促进区域发展能级和水平整体跃升,让长三角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规划先行,引领一体化“蹄疾步稳”

  在5月24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协重点协商办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案专题会上,上海市规土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上海崇明东平—江苏海永—江苏启隆城镇圈规划已形成最终成果,并致函南通市政府、上海市崇明区政府商请联合批准;上海嘉定安亭—上海青浦白鹤—江苏花桥、上海金山枫泾—上海松江新浜—浙江嘉善—浙江平湖城镇圈规划正在开展规划编制,已形成初步成果。

  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一开始便注重规划引领。除了总体规划,不同层次间还有多重规划。比如,邻沪城市南通专门制定了《南通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总体方案》;在其它相邻城市之间,也有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等规划。

  随着规划一步步落地,人们越来越多地体会到都市圈发展带来的红利。已延伸至江苏昆山花桥站的国内第一条跨省地铁——上海地铁11号线,正是长三角城市群融合发展的生动例证。从“此消彼长”到“美美与共”,长三角正在实践中作出表率。

  除了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相融相通,更多的城市间合作也在加速布局。

  5月21日,苏州市与上海市嘉定区共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构建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创新核心圈。科技、产业、资源、市场、人才等7个大类共15个合作项目当天率先签约。

  作为江苏的“东大门”,昆山花桥近日与上海安亭正式签署花桥安亭“双城共建”协议。双方在城市共建、产业共兴、民生共享、党建文化共研四个方面列出了20项对接清单,将携手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样板区和省际合作的示范区。

  日前,沪苏大丰产业联动开发建设推进协调领导小组第二次联席会议在盐城市大丰区召开,被称为“飞地”的大丰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此外,三省一市民政部门联手,推动异地养老政策“通关”;沪苏浙皖四地检察长举行座谈会,决定建立区域环境保护的司法协作机制……

  融合,是民心所向。“这一系列动作,说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高度共识和热切期盼。”上海市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马春雷说。

  《新华日报》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三省一市正在制定的《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将围绕交通互联互通、能源互保互济、产业创新协同、信息网络高速泛在、环境整治联防联控、公共服务普惠便利、市场开放有序等七个主要领域提出具体行动计划。

  创新机制,切实打通“断头路”

  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还有很多的功课要做,这也是长三角各地的共识。

  “最典型的就是断头路,比如上海青浦还有多条断头路,与苏浙两省未接通。此外,在产业布局、民生政策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江苏省发改委相关人士坦言。

  “断头路”不仅反映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也体现在公共服务方面。主要表现在长三角区域规划的互动合作机制、市场一体化共享机制、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协调机制、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治理机制等协同性、包容性还存在不足,缺乏更高层面的引导、主导和协调;市场壁垒造成长三角的产业合作不足,同构明显,市场一体化程度较低;长三角城市群现有16个机场,客运、货运吞吐量分别占全国的18.4%、34.5%,但尚未形成协调发展格局……

  “尽管有一定的优势,但对照国外发达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尚未达到成熟阶段。”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说,目前,长三角区域合作已经走过了区域布局合作和要素合作阶段,下一步要迈向体制机制创新融合的深层次阶段。

  从目前来看,长三角各地都有颇多的创新亮点。如行政体制改革方面,以浦东“证照分离”试点为代表的上海“放管服”改革、江苏的“不见面审批”、浙江的“最多跑一次”等行政事务改革,已然走在了全国前列。如果这些以及更多的机制创新,能够在区域内推广、复制,长三角完全有能力成为中国最高效、便捷的城市群。

  “纵观世界发展,城市群是一个国家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重要载体。”马春雷表示,三省一市中,上海综合服务功能齐全,江苏经济实力强,浙江民营经济活跃,安徽面积大且具备后发优势。只要三省一市各扬所长、形成合力,就一定能成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从布局、到要素、再到机制,长三角区域融合正步步深入,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前景值得期待!

编辑:穆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