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破各自为政 打响苏米品牌
新华日报  2018-05-25 09:56:18

  原标题:种植品种乱、产业化程度低,专家呼吁:打破各自为政,打响苏米品牌

  今年以来,两项与水稻相关的重要政策发布,给江苏大米产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农业农村部提出,今年调减东北寒地井灌稻和南方双季稻产区籼稻1000万亩以上。5月1日发布的省委“一号文件”提出,2018年—2022年,江苏省要着力打造优质稻麦等8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

  在南京仙林大学城学则路一家大型苏果超市大米销售区,黑龙江“五常大米”、辽宁“盘锦大米”被摆在最醒目的位置,占据80%的空间,苏北产大米、进口大米摆放在不起眼的位置。每5公斤一袋的东北大米,大部分售价在49元—70元之间,最高售价139元,而苏北产大米多在39元—41元之间。营业员介绍说,东北大米虽然价格高,但销量占90%以上。

  江苏大米在家门口占有主场优势,为何不是东北大米对手?

  评价大米的口感和品质,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才林是这方面权威。他主持选育的“南粳46”“南粳9108”“南粳5055”等南粳系列优良食味品质大米品种,在国内外各项评比中,多次获得最高奖项,得分甚至超过评比对照品种——被公认为世界上质量最好的日本“越光大米”。

  王才林介绍说,米粒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对米饭口感影响最大, 直链淀粉含量越高,米饭口感越硬。粳米的直链淀粉含量约15%-20%,籼米在20%—30%,糯米低于2%。直链淀粉含量在10%—15%,米饭口感最好。

  王才林近年来多次参加大米评比活动并担任评委。据他介绍,日本大米、东北大米与江苏大米各有优缺点。日本大米品质虽好,但亩产只有江苏的2/3;东北大米是公认的优质粳米,口感硬、有咬劲;而江苏南粳系列优良食味品质粳米品种,具有软、香、糯等特点,特别受到江苏及周边地区消费者的喜爱。

  省农委发展计划处处长邹芳刚说,大米好不好吃,主要取决于品种、生产环境和生产技术水平等。东北水稻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水稻灌浆收获期雨水少,病虫害少,且一年一熟。江苏虽然也是全国优质稻的优势区,但江苏大米市场竞争力不如东北大米,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江苏人多地少、耕地零散,大米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产业化水平落后;另一方面,江苏大米在品牌打造上和东北大米也有较大差距。

  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杨洪建说,江苏省稻米产业与东北最大的差距是在生产经营方式上。东北实行农垦制,从品种—栽培—收获—加工—品牌实行一体化管理。品种比较集中,主推“稻花香二号”等品种,确保产品技术标准化、质量一致化;品牌方面,主打“五常大米”“响水大米”等多个重点品牌。

  反观江苏,一个县本来应该主推2至3个优良品种,实际种植品种竟多达二三十个。品种多而乱,生产管理技术难提高,在粮食收购时,由于仓容紧张,不同品种、口感、质量的水稻只能混在一起收购。用这样的稻谷加工出来的大米,难以做到品质、口感一致,而这恰恰是一个产品最起码的质量要求,连这个都做不到,还谈什么打响品牌呢?

  江苏有好品种,却没创出能与日本“越光”相媲美的大米品牌来,王才林对此深感痛心。他说,江苏省与水稻有关的科研单位、科研人员数量,科研水平和水稻生产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但加工是最大的短板。全省加工企业普遍小而散,很多企业连生产基地都没有,靠向一家一户农民收购,品种不一,质量难以保证。加工水平也普遍低下,有的甚至委托别的企业加工。没有大的加工企业,就谈不上打响品牌。

  邹芳刚认为,江苏大米要打响品牌,必须拉长加工企业短板,但提高生产水平是基础。如果基础不打牢,就品牌打品牌,仅靠行政推动把分散的品牌集中整合起来打统一品牌,短期内会有一些效果,但从长远看很难培育出有核心竞争力的大米品牌。当前,江苏省要抓紧推进优质大米品种的区域化布局,在优势区域内主推种植同一类型的优质稻种,并拿出实实在在的激励政策来落实推广,打造优质大米产业,为打响品牌打好生产基础。

  王才林说,在日本,品牌品种合一,比如“越光大米”就是用“越光”品种水稻加工而成,产品质量保证一致。日本的稻米产业上下游一体化,各个环节围绕一个共同目标,就是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大米。而江苏省的稻米产业,除了育种与推广、种植联系较为紧密以外,后面的各个环节是脱节的,互不相干,各自为政。因此,必须从品种、种植到收购、烘干、储藏、加工、销售各环节紧密结合,制定优质品牌大米质量标准,着眼全产业链打造优质大米品牌。

编辑:穆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