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宿豫“身边能人”为乡村振兴添动能
新华日报  2018-05-23 10:09:34

  原标题:推选650多位乡贤,所有村居成立乡贤参事会,宿豫——“身边能人”为乡村振兴添动能

  “五一”小长假前夕,《新华日报》记者驱车一路开到宿迁市宿豫区来龙镇光明村村委会门口,“现在路好走了,以前可没这么顺畅。”见到光明村村支部书记郭万君,他一开口就提到即将修好的京东路。这条水泥路8米宽,3公里长,穿村而过,南接268省道,北连来龙镇镇区,打通了这个原本有些闭塞的小村。修路的钱,来自从这里走出去的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

  培育“新乡贤文化”已写进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2017年中央“1号文件”。相较于城市,乡村社会结构更封闭,依然属于熟人社会,血缘和人际关系是维系乡村组织的重要纽带。在村里,“身边人”影响力很大,获得村民公认的“能人”,具有相当大的话语权。乡贤,正是村民们的“身边能人”。他们的话,村民们信;他们的举动,村民们更愿效仿。拥有这样的能力,乡贤群体必然可以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有所贡献。刘强东对家乡的大量帮助,让宿豫人见到乡贤的力量,也更加意识到要用好乡贤这个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

  “乡村振兴,人是关键。”宿豫区委书记刘海红说,培育“乡贤文化”,既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集聚人才优势,有效发挥乡贤“四两拨千斤”作用,为乡村振兴集聚新动能。

  去年初,宿豫启动“荐乡贤、留乡愁”工作,各乡镇(街道)开展乡贤人物推荐评审,全区共选出乡贤650多人。宿豫进行制度配套,为乡贤提供施展舞台。目前,乡贤参事会制度已覆盖137个行政村(居)、15个社区,各个村居社区都把乡贤纳入“发展资源库”。

  宿豫区新庄镇朱瓦村的乡贤参事会共8位成员,有企业家、退休干部等。“村里定期把他们召集起来。”朱瓦村党支部书记罗前彬说,去年春节期间碰头时,村里提出希望改造升级村组土路,乡贤孙宏军当场拍板支持,个人出资20多万元,帮村里修了一条3米宽、1公里长的水泥路,还给村里加装不少路灯。

  孙宏军“授之以鱼”,拿出真金白银反哺家乡建设,而在村里经营莲藕种植合作社的乡贤施俊山,则选择“授之以渔”,带动村民致富。平常有40多位本地村民在合作社工作,农忙高峰时超过200位,工资80元一天。目前合作社已带动村里20多户贫困户脱贫。

  “小区楼道不能养鸡、拴狗”“红白喜事礼乐禁止低俗表演”……最近几天,宿豫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宿豫乡村文明20条”邀你一起来制定》,引发广泛关注,数百条乡风文明建议刷满留言区,其中很多出自当地乡贤之手。

  对于这样的举动,宿豫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海涛说:“乡贤不仅带着乡亲们富口袋,还领着大伙丰富精神生活,在引领文明风尚上做好标杆。”

  宿豫区关庙镇陆相村乡贤丁秀云,去年初在乡贤参事会上提出组织村里留守妇女们编排文艺节目,丰富她们业余生活,得到大伙一致支持。“没想到大家这么热情。”丁秀云说,她们已组成一支40多人的固定班底,定期在村里演出,还把孝老爱幼、邻里和睦等乡风文明行为编进节目,让村民在娱乐中接受正能量。村民黄丽琴是演出成员,“现在大家没事就一起想新节目、排练,期待上台演出,日子过得可热闹了”。

  如今,陆相村邻里纠纷少了,日子更和谐了,乡风也如丁秀云她们节目里演得那样,越来越好。

  宿豫乡贤里不乏年轻面孔,他们把时尚生活方式带进乡村、社区。顺河街道京东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孙文是位90后,2012年从部队退伍后,回到老家社区工作。居民叫他“小孙”,有事儿都爱找这位“身边能人”。

  跑步健身当下很流行,去年初,孙文将其引进社区,成立“阳光跑团”,每天自己带头跑步。乡贤行动了,追随者很快出现,如今跑团成员超过400人。今年初,孙文到民政部门注册,让“阳光跑团”成为公益组织。现在,每周末都有医生团员到社区,免费为60岁以上老人体检,还有理发师团员定期到社区免费理发……“天天看到跑团锻炼,感觉生活环境充满活力,我们看着也高兴。”67岁的社区居民李先忠说。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周应恒研究乡村工作多年,对于宿豫发挥乡贤作用推动乡村振兴的做法,他相当肯定。周应恒说,乡贤文化脱胎于农耕文化,是重要的传统文化。从古到今,中国乡村一直是相对封闭的状态,在这个人情社会里,乡贤是乡村自治的重要方面和内生动力,对于村民能产生极大影响,用好他们的力量,可以在很多方面帮助乡村发展,这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宿豫的这一做法值得推广。

  帮助乡村建设、带领村民致富、弘扬乡风文明、引导健康生活……宿豫的乡贤们正在多个维度上推动乡村发展,让乡亲们更加清晰地看清乡村振兴的未来,憧憬新乡土时代的美好生活。

编辑:穆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