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夕,经过20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从莫桑比克转香港再转南京,水稻栽培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李刚华终于辗转回到家中。
“不虚此行。”当天,他在朋友圈写道。
应莫桑比克万宝农业项目邀请,李刚华此次前往进行一周的调研和水稻种植技术援助。此前,他还在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进行过技术指导。
李刚华说,莫桑比克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种植条件,土壤肥沃,土地有机质含量很高,是真正的“黑土地”,且耕地大多位于平原地带,温度和光照条件优越,水源充足,国内常见的病虫害在这里也不用担心,此外,劳动力成本只有国内的五分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农业发展条件优越的国家,却需要从外国进口粮食,约3600万公顷可耕种面积,只有十分之一种上了水稻。落后的传统农耕技术让这个南部非洲国家长期被“粮荒”困扰,种地农民吃不起大米,水稻卖了换取土豆、玉米做主食。
“当地人一直采用的是原始的漫天撒种播种方式,也不会进行田间管理,水稻亩产只有四五百斤。去年万宝公司在当地种植中国的优质籼稻品种,并教当地人科学水肥管理方法,今年就实现亩产翻番,随着机械化推进和新技术推广,以后产量还会增。”李刚华信心满满。
莫桑比克万宝农业项目是我国在非洲最大的粮食类投资项目,同时承担为莫桑比克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业技术,培训农技人才,帮助当地实现农业现代化等功能。
李刚华所在的南京农业大学水稻团队,2011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次非洲之行,李刚华希望展示并传播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农业发展理念,同时培训当地农技人员,发展现代农业。在万宝莫桑比克项目区,种子都是从国内运过去的,农业机械也全靠从国内支援。
此次莫桑比克之行,虽然只有短短几天,李刚华形成不少援建方案和建议。
李刚华举例说,项目田块都在20亩左右,初看起来还比较平整,但实际上有一定坡度,这给水肥管理带来困难,他建议用激光平地机慢慢平整土地;
非洲没有一年四季之说,只有雨季和旱季,可以逐步试用水旱轮作,种植豆科作物等,既可以保持土壤肥力,又能够增产增效;
从品种选择来说,可以引进国内好品种,在经过一年的小面积试验后,根据效果综合考量,确定是否扩大种植,逐步形成新品种的种植主体;
还要总结近年来在当地水稻种植的经验教训,确定出最适用的技术和方案,促进大面积均衡高产,并针对当地百姓组织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