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市启动治水兴水行动计划,全面打造生态河湖系统 未来3年 主要水体将消除劣V类
4月25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新近出台的《南京市生态河湖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进行解读。按照“治水”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20年,全市1082个主要水体消除劣V类,新改建小区硬化地面可渗透率不低于40%,2年内新建95平方公里雨污分流收集系统,告别污水下河历史。
打出8项“治水兴水”组合拳
南京市水域面积有多少?新闻发布会上,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束文杰给出了答案。
南京是一座典型的“水城”,河湖水库众多,境内有长江、淮河、太湖三大水系。数据显示:全市有大小河道821条、水库251座、湖泊10个。全市水域面积占土地面积的11.4%。丰沛的江河湖泊资源和多样的水生态环境,在给城市带来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存在着非法侵占、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功能衰退等问题亟待解决。
针对存在的问题,《行动计划》明确了水安全保障和岸线保护、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整治、水生态修复、水工程管护、水执法监管、水制度创新等8项治水重点任务,打出“治水兴水”的组合拳。
主要河湖生态评价优良率要达到70%以上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南京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达到28立方米和9.6立方米以下。重点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2%以上,省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63.6%以上,全市1082个主要水体消除劣V类;主要河湖生态评价优良率达到70%以上。
南京市将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通过采用小区屋顶绿化、道路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和集蓄设施利用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将雨水就地截留、利用或补给地下水。其中,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物,要同步配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新建、改建小区的硬化地面,可渗透率不低于40%,公共绿地中的下凹式绿地率不低于10%。建成区新建、改建、扩建城市排涝泵站及新整治城市河道设计暴雨重现期应达20年以上,建成区中心区域内涝防治设计暴雨重现期应达50年以上,力争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暴雨不成灾”目标。
2年内新建95平方公里雨污分流收集系统
南京市将建设更多污水处理厂,根据计划,新改扩建八卦洲、江宁科学园三期等13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约57万立方米/日。
在雨污分流建设方面,南京将在2018—2019年新建95平方公里、2784个片区的雨污分流,实施35平方公里雨污分流建成区域的“回头看”,完成725个片区的检查整改,确保2019年底前构建全市961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雨污分流体系。
按照计划,2018年底前,全市域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启动建成区消除劣Ⅴ类水体行动,2018年重点对玄武湖、莫愁湖、月牙湖、白鹭洲、南湖、乌龙潭等6个城市重要水体水质进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