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道整治、污水处理、水景打造一体化推进 铜山把“龙须沟”变成绿水长廊
4月的徐州市铜山区桃红柳绿、流水潺潺。从楚河、玉泉河到奎河、玉带河再到故黄河、琅溪河,城市乡村呈现一派盎然春色。
“铜山遵循发展新理念,把治理水环境当作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黑臭水体治理、污水处理、水景观打造‘三水同治’综合施策,把‘水美铜山’建设一步步向前推进。”铜山区委书记王维峰介绍说。
位于汉王镇镇区边缘的丁塘湖中沟治理现场,4台挖掘机正在挖掘河底污泥。
“这条沟和与它连接的大寨河都是2018年黑臭河道治理的项目。”项目管理人员陈爱林介绍说,两条河道总长4.8公里,治理总投资800余万元。该项目在6月底完成后,将使汉王水系环境大大提升,使徐州后花园变得更美。
黑臭河道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也是省“263”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根据规划,2020年前铜山共需整治黑臭河道15条。区委、区政府狠下决心,承诺2018年底全面完成整治任务。2017年铜山共对东风河、玉泉河、刘楼河等4条河道进行了治理,总投资1.25亿元,今年再投资1.25亿元对其余11条进行整治。目前,11条河道的治理工程已全部动工。
2017年完成的拾屯街道刘楼河,北起拾屯河南至丁万河,全长2.5公里。《新华日报》记者看到这里河水清清,岸边花木扶疏,轻风吹拂,传来阵阵清香,过去的“龙须沟”如今变成了绿水长廊。
铜山区水利局副局长赵荣良介绍,在黑臭河道治理上,还出台了两项长效管理制度。一是全面推行河长制;二是对中沟级以上河道全面推行市场化保洁,通过公开招标,把河道日常养护托管给专业保洁公司。中标单位按照招标要求开展河道养护,每月接受上级单位的检查,实现“以质求存、以质取费”的市场化运营管理。
铜山城区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经理范彬介绍说,由于城市扩容和人口增加,管道规格不够、管网铺设范围不足成为最亟需解决的问题,区里拿出9000万元补齐这块民生短板,共更换、新铺污水管网6000多米,管道口径比以前提升了一倍。同时,城区雨污水管网也在加紧施工中。
除了城区,2017年以来铜山对各镇区的污水管网进行了大规模的二期建设。“前些年,铜山区先后建起14座镇级污水处理厂,总处理污水规模约5万吨/天,但污水处理支管网配套不足,导致来水量不足。”铜山区水利局供排水科汤磊介绍说。
为解决这个问题,铜山改变以前污水管网由地方建设、区政府补贴的做法,全部由区财政负担,列入城建重点工程项目,全面实施一期支管网改造提升和二期支管网建设工程。所有工程保证4月底全部结束。
铜山污水处理厂管理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并将处理厂的排放情况与环保监测系统联网,保证了正常运转和达标排放,为此,区里每年拿出1000万元运行经费。
“想带你去到娇山湖畔,看看那里的清波泛涟漪”,最近,一首《带你去娇山湖》的歌曲刷爆铜山人的朋友圈。铜山城区南部的娇山湖,通过水环境打造,花木环绕,微波荡漾,山水天成,被誉为城市“绿肺”。
娇山湖只是铜山水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铜山扭转重水下、轻水上的思想,推进水利工程与水景观建设的完美融合,加大水利工程上部结构景观投入力度,同时对原有工程实施上部景观改造,真正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实现建一处工程、树一处景观、治一条河道、成一道风景。
琅溪河是铜山2017年实施的重要水利工程项目,总投入5000多万元, 除了河道清淤、疏浚和截污,更在水生态环境打造上下功夫,两岸建了生态护坡和游步廊道,岸边栽植了大量美化树种,成为一条绵延十里的风光走廊。
铜山区水利局局长胡轶辉介绍,铜山在实施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上,注重规划引领,坚持一水一景,做好水文化挖掘,凸显水景观地方特色。截至2017年底,铜山共建成汉王、伊庄、张集3个水美乡镇,同时建成水美乡村2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