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午后,无锡宜兴南部山区的山峦在阳光照耀下,青翠欲滴。
芙蓉山下一个叫石罗墩的自然村里,趁着天好,村民杨洪春赶紧把家里的东西整理一下,衣服、柜子也搬出去晒晒太阳。老杨住的这栋房子2018年打算翻新,手续最近就能办下来。“你看看我们村里老百姓的房子,好哦。西面的老朱家弄得像公园,东面的潘家造得像别墅。条件好了,我也不能掉队。”放下手中的活儿,杨洪春呵呵笑了。
石罗墩是宜兴张渚镇芙蓉村的一个自然村,仅有30多户100多人口。小小自然村里,却出了4家五星级“秀美庭院”,家家户户的家前屋后都自成一景。虽然地处深山,几十年前没人愿意来,但如今来这儿的游客却越来越多。
农民家前屋后皆是秀美风光
杨洪春嘴里的老朱名叫朱国田,“他家院子可是我们村的典范。”
“哟,置办新家伙啦。”一进院,杨洪春便看见朱国田和妻子徐晓芬在凉亭里研究新机器。“新式饮水机,试试效果,马上周末人一多,泡茶就不用愁了。”朱国田端起水壶泡了壶茶,招呼我们坐下。
朱国田有个映山红观赏基地,这两年一到3月底便会迎来一波又一波看客。2016年,张渚镇为进行乡村环境连片整治,倡导村民打造“秀美庭院”,评选的唯一要求是要开放,没有围墙,希望通过庭院“小景”连起村庄“大美”。镇里这一发动得到了众多村民响应,也点醒了朱国田,“那么多人来看映山红,要是能让他们有个落脚地坐坐,多留一会儿,那民宿、农家乐不就能搞起来了?”
自家庭院打造,朱国田很有想法。两栋小楼间搭起了十多米长的长廊,长廊边挖了条小沟渠,用鹅卵石点缀,上头架个小桥。屋边造个凉亭,还把山泉水引来。打扮后的小院让参与“秀美庭院”打分的评委们眼前一亮。一旁的徐晓芬忍不住插话,她还翻开手机给中国江苏网记者看了当天的视频:正值花期,院子里人来人往,长廊边上坐满了人。那天,光开水就烧了28壶。如今,让朱国田得意的是,自家的庭院也成了游客的手机拍摄对象,就水池旁的花盆边,在那拍照的不下两千人。
石罗墩里,像这样的五星级“秀美庭院”还有3家。而整个张渚镇,已有500余户村民参与“秀美庭院”创建,有星级庭院近40家,2018年还有150户正在创建。农民的家前屋后成了自然风光里的最大看点。
村落“景区化”引来创业新生代
随着一个个农家小景的出现,村里在环境改善上的思路逐渐从整治转为建设。村中央的水池边建起了一条宽3米多、长300米的健康步道,农民家门口搞了个小型健身区域,村中央用太湖石做了个小景,半山腰造起了凉亭……一个“景区化”村落逐渐成形。
美丽的风景引来了看客,还引来了创业新生代。
来村里游玩的客人,朱国田都会推荐他们去竹谿人家用餐、住宿。民宿老板朱南宁,今年33岁,一个地地道道的南京人,多年前嫁到了宜兴,在城区工作。老公潘军在石罗墩有栋老房子,眼见着村里的环境越变越美,来玩的人越来越多,夫妻俩便打起了老房子的主意。2016年底,民宿正式运营。“一楼餐厅,楼上有五种不同风格的客房,节假日基本爆满。”曾经是上班族的朱南宁已融入了农村生活,平日里在村里的几张随手拍都能赢得一波点赞,引来一批游客。对家前屋后的打造,朱南宁花了不少心思,特别是家门口的一块荒田“变身”花田,成了村民和游客的最佳取景、休闲地。
“挖掘机到啦,我马上过来。”接了一通电话,朱国田匆忙向山上赶去。“等朱叔叔投资的这个项目一运营,我们又要沾光了。”一旁的朱南宁悄悄告诉中国江苏网记者。2017年,朱国田下定决心承包村里的一块山地,打算把映山红、月季、腊梅等种到山上去,结合山上特有的太湖石,打造石龙山公园。事实上,不止是朱国田,据芙蓉村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已有不少投资人找到农户商量,想租下房屋做乡村游项目。
“美文化”也带来了文明新风貌
走在村道上,杨洪春说起了村里的大小事。在他看来,这几年村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鸡舍、猪圈逐渐消失了。他告诉中国江苏网记者,自己曾经也是个资深养猪户,2016年觉得环境变好了,家门口养些畜禽太煞风景,便主动拆掉了猪舍。现在村民不但能做到垃圾入篓,还能主动担当起保洁员的角色。“老百姓心里都明白,只有乡风淳朴、文明,才能吸引更多外来客。”
路过拐角,杨洪春突然掉头,说想去看看老陈。老陈名叫陈顺林,是位残疾人。“中午吃啥了?”“喏,早上隔壁小磊送来的菜。”这些年,陈顺林受到村民不少帮助,平日里只要他开口,村民都愿意来帮他。说到小磊朱磊鑫,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给他点赞。今年25岁的朱磊鑫对家乡情有独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虽然每天要驱车20多公里上班,但依然坚持回村住。2017年初,听说村里筹集慈善款帮助困难户,他毫不犹豫捐出了自己2万元积蓄。在村民的推荐下,2018年朱磊鑫刚刚通过考察,成了一名预备党员。
在石罗墩,90%的农户是家庭文明户。“朱营斌家乐于助人、敬老爱幼,潘晓明家家庭和睦……”杨洪春掰着手指头说出了一串名字。“等你什么时候来村里转转,走到村民家门口,他们肯定会主动邀请你坐坐,给你倒杯茶,这个我可以打包票。”杨洪春拍拍胸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