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领域新业态消费纠纷增多
2018-03-15 10:48:20  |  来源:南京日报  |  编辑:穆菁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res11_attpic_brief (1)

  3月13日,南京市工商部门对150多吨、案值330多万元的酒、食品、保健品、洗护用品、服装、汽车配件、建材、农资等假冒伪劣商品,进行无害化现场集中销毁。 吴彬 摄

  消费模式之变催生维权热点之变

  “3·15”年年有,但消费维权不断有新热点出现。南京日报记者3月14日从江苏省、南京市工商及市场监管部门获悉,随着人们消费模式不断改变,海淘、微商等新领域新业态成为消费纠纷新的多发区,亟待引起重视。

  海淘英国巧克力,商家迟迟不发货

  奶粉、箱包、化妆品、食品……如今,很多都市人都喜欢海淘。但由于远隔千山万水,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坑,而且维权也非常困难。

  2017年1月初,消费者王先生在某跨境网购平台购买了一款进口“玛氏/mars”英国巧克力,但商家迟迟不发货。王先生多次询问,客服均称由于是海外发货,周期较长,再加上天气原因,所以推迟了。2月下旬,王先生再次联系商家,对方又称该商品已经下架,没有库存了,要求王先生申请退款。

  双方多次协商未果,王先生心情非常郁闷。所幸,当王先生仔细浏览该店铺时发现,经营者注册地虽然在香港,但页面最下方有一行小字注明,本店铺由江苏省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代运营。后经工商部门介入调解,商家主动与王先生联系并取得谅解,最终赔偿王先生200元。

  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进口商品时,要了解清楚商品性能、物流、发货周期等情况,最好选择适当的经营主体及配送方式。同时,要注意保留相关交易记录以及与卖家的聊天记录、有关票据等证据,以备维权所用。

  微信卖减肥胶囊,竟添加违禁药品

  微信朋友圈现在已逐渐变味成“生意圈”,里面面膜、土特产、私房菜、线上培训等各种商品和服务都有人在卖。但由于很多微商都是个人行为且未经正规注册,不仅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出现问题后也可能会被“踢皮球”。

  2017年上半年,消费者谢某通过微信向朱某购买6套某品牌减肥胶囊,合计2130元。谢某及其爱人服用了一段时间后虽然有一定减肥效果,但同时出现了头晕、胃痛等症状。2017年7月,经医院检查认定,谢某得知该减肥胶囊竟然添加了某违禁药品。

  谢某随后向减肥药厂家反映。厂家称,此款减肥药是微商客户朱某在他们工厂定制的,售后问题应由朱某负责。但朱某推诿称,减肥药是正规产品,拒绝进行售后赔偿。后经市场监管部门多次调解,朱某最终退还谢某货款并赔偿2万余元。市场监管部门另对朱某的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处理。

  南京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对微商商品宣传要保持谨慎态度,不要轻信宣称有治疗等神奇效果的保健品,谨防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微信公众号集赞送礼,4S店言而无信

  不仅是个人经营的微商,一些企业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促销信息有时也靠不住。

  2017年5月,某汽车4S店为吸引人气增加销量,通过微信公众号对外发布了微信集赞活动,宣称集齐一定数量的赞即可获得奖品,而且并未限定先到先得。但由于该店对活动参与人数预计不足,准备奖品数量有限,导致很多人集赞后无法领到奖品。后经市场监管部门调解,4S店才为消费者补兑了奖品。

  南京市场监管部门指出,商家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的集赞活动属于《合同法》中所规定的合同要约,一经发布,只要符合条件的人作出相应的承诺,商家就要按要约内容履行承诺。消费者在参与微信集赞等活动时,应注意截图保留证据,一旦权益受损,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