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质效齐升 企业“口袋”鼓起来
2018-02-13 09:03:19  |  来源:新华日报  |  编辑:罗毅

  原标题:质效齐升, 企业“口袋”鼓起来 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12.4%

  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得让企业有利润,才能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居民的口袋也才有保障。江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日前亮出的江苏经济年度“成绩单”显示: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4%,年内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自2017年5月以来始终保持10%以上的增速。

  《新华日报》记者深入多家企业采访发现,国家深入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倡议、江苏省委省政府力推的聚力创新发展理念等,都对企业质效齐升起到关键作用。

  聚力创新,“拿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

  “2017年公司利税增长15%,在创建全球一流工厂的征程中,持续迈出坚实的步伐。”常州华利达服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昌告诉记者,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从事出口加工型实体经济的华利达集团依旧保持逆势上扬。

  聚力创新发展,做强实体经济,再创发展优势。2017年,常州华利达集团上马200多个创新项目——无缝羽绒服等战略新产品的全面量产,全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落地,数字工厂的初步成型……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高成本的大环境下,通过“自动化、省人化、信息化、可视化”改善,积累起新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先进智造优势,推动企业从量向质,从传统制造向“创新智造”转型。

  “管理也能出效益。”张文昌介绍,公司深入践行工匠精神,通过基层干部培训班、员工技能大赛、可视化培训等措施,大大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为利润增长奠定非常好的基础。

  紧紧跟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也为华利达集团打开新的利润之源。华利达越南工厂2017年在海外落地生根,稳步成长,被评为越南海河工业园区新办工厂的示范企业,产业链优势初步形成。华利达集团将通过3年的努力,形成与国内相同规模同等质量的海外生产基地,为海外扩大办厂积累经验。

  宜兴威尼特包装袋有限公司专注于集装袋和纸袋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年产中高档集装袋350万条、纸袋2000万条,在全国集装袋企业排名前三甲。“企业建立近20年,坚持以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提高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高品质产品推动行业的发展,尤其重视智能制造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威尼特总经理陆晓聪介绍,2017年该公司引进国内第二条、世界第六条德国先进生产线,车间人员减少至五六人,减少了成本,提升了竞争力。

  南京三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沙敏认为,江苏企业应加强联合,共建协同平台,营造创新生态环境,发展能打群体战役的有影响力的创新型苏企群体。“拿旧地图是找不到新大陆的。”他说,江苏企业虽多,但在全球叫得响的科技企业、工业企业较少。基于此,三宝科技集团过去两年致力于打造针对江苏出口型加工制造企业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只用两年时间就做到近100亿元,2018年极有可能达到200亿元。

  去产能,让优质企业“口袋”鼓起来

  如果说,创新是企业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提供牵引;那么,淘汰落后产能,则是为火车减负,腾出车厢装载优质资源驶入“快车道”。

  “2017年,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化解过剩产能超过6500万吨,全面取缔‘地条钢’产能1.4亿吨,钢铁行业效益明显改善;同时,需求端持续发力,基建和制造业逐步回暖,钢材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节节攀高。”位于常州的中天钢铁副总裁董力源兴奋地说,中天人紧紧抓住市场的黄金期,高效实干、协同作战,集团去年完成炼铁1033万吨、炼钢1036万吨、轧材1035万吨,首次完成“三个一千万吨”的历史性突破,实现营业收入122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取得集团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业绩。

  过去的一年,中天钢铁聚焦转型发展,牢牢锁定“123”优特钢发展战略,“优质优价”使得企业利润空间大为增长。目前的中天钢铁,优特钢比重超60%,优特钢产能突破60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优特钢生产基地;帘线钢供给全国70%的汽车轮胎,最细能拉到0.175毫米;汽车用钢成功配套宝马、奔驰等国际知名品牌,全球每4台奔驰、宝马车里就有1个“中天智造”;轴承钢代替国际一流的瑞典SKF轴承,实现轧机自用。

  记者不禁想起2012年到中天钢铁采访时,当时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大型企业,中天钢铁为带头减排,于2011年投资8000余万元上马脱硫设施。一年下来,运行成本达4400万元。 “有的钢厂环保意识跟我们压根不能比。光脱硫这一项,不上马的钢厂一吨钢成本就比我们少几十块钱。这让我们如何竞争?”而今,随着去产能深入推进,大量低端过剩产能被化解,对于聚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优质钢铁企业而言,无疑反转了“劣币驱逐良币”。

  江苏省经济学会副会长吴先满研究员指出,在企业利润水平明显分化的形势下,应坚持分类施策,对利润增长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过剩产能及时“止血”出清,腾笼换鸟。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智慧之手”

  “2017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35%。进出口总额达到3.7亿美元,税收6000万元。” 回首过去一年,南通荣威娱乐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青颇为激动。

  南通荣威位于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品分户外运动产品、游泳装备产品、野营产品等五大类,出口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经过25年的发展,在使用充气技术做成的户外休闲产品这个细分行业中,南通荣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0%。

  “我们2017年人力成本控制得并不好,一年间,员工从4000人增长到6000人,最多的时候达到7500人,但效率并没有跟上。” 王海青坦言,政府的有力支持,给了企业巨大鼓励。2017年,如皋市政府在技改、自主创新、企业上市等方面,给予南通荣威奖励700万元,大大增加企业底气。为实现机器换人、提高劳动效率、减少安全隐患,公司技改投入连续3年每年超过5000万元。企业每年推出100个新产品,淘汰100个旧产品,矢志打造“世界上还没有的新产品”,提高用户的消费体验。

  目前,宏观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财政增支减收的压力持续加大。但宁可减少政府收入,也要确保支持企业降成本的政策落实到位,成为江苏上下一致的声音。2017年,江苏省多措并举,全年为实体经济企业降低交易、用工、物流、税费、融资等成本1300亿元左右。

  江苏最大的外资企业SK海力士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2017年以来在无锡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仅市区工商企业用水价格下调1元/吨,就为该公司每年减负1000万元左右。企业负责人欣喜地表示,随着生产要素成本的降低,公司将进一步确立在中国半导体市场的龙头地位,推动无锡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鼓企业‘口袋’,既要靠市场的无形之手,也要靠政府的有形之手。”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章寿荣说,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政府部门如何更好地引导企业坚定发展信心,抢抓发展机遇,聚力创新、加快转型,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对政府智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