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民众对法治建设满意度达96.88%
2018-02-06 14:38:25  |  来源:新华网  |  编辑:罗毅

  原标题:2017年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满意度达96.88%

  这是一幅斑斓的画卷,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不断拓展,法治政府纵深推进,法治成为江苏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实保障;

  这是一曲动人的乐章,执法精准规范,司法彰显权威,公平正义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展现,惠及越来越多的群众;

  这是一笔珍贵的财富,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百姓,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走出了一条经济发达地区法治先行先试的新路子。

  全省各地各部门围绕“让法治成为江苏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的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机制,探索创新举措,夯实基层基础,法治江苏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深入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满意度达96.88%,比2016年上升1.58个百分点。

  高点站位—— 法治江苏建设迈上新征程

  人无信不立,国无法不治。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每一个地区将法治精神贯彻始终。

  江苏省委坚持把法治建设放在全省工作大局中统筹推进,以法治建设保障改革发展,以改革发展促进法治建设。

  法者,治之端也。一年来,江苏省委多次就法治建设提出一系列新认识、新理念,对法治建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推进。强调“要推动改革和法治两个轮子一起转,让制度环境一年更比一年优。推进‘两聚一高’,既要向改革要活力,又要靠法治来护航。要加快‘法治江苏’建设,确保各项改革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进行,确保市场经济在法治的土壤中健康生长,确保社会矛盾在法治的框架下有效化解。”指出“从建设新江苏的需要看,‘强富美高’的内涵,不仅指经济、产业、创新等硬实力,也包括法治、文化、环境等软实力”。要求“以更强意识、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推动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在江苏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明确指出“富民是老百姓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乃至人的全面发展。富民不仅是指收入的提高和物质的富裕,还应包括要为老百姓提供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等更广泛的内涵。”进一步明确当前全省深化法治建设的目标要求,提升全省对法治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水平,指引法治江苏建设进一步深化推进。

  江苏省“两办”印发《江苏省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办法》,明确全省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内容。党政主要负责人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将依照有关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及江苏相关规定予以问责。各地各部门制定出台相关细则办法(方案),将责任从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延伸到部门单位和乡镇。

  紧扣时代跳动的脉搏,一个个法治建设的音符拂遍江苏大地,浸润千家万户。而今在江苏,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融入了依法执政、地方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普法宣传等方方面面,不断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项事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江苏省委书记、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娄勤俭指出,要深化依法治省工作实践,坚持法治江苏、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尤其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的能力,真正使法治成为江苏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江苏群众孜孜以求的法治社会,正从梦想走进现实。

  职能转变—— 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提速

  2017年4月,全国第一份“不见面审批”发放的营业执照出现在南京市栖霞区,一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申请、上传材料,工作人员后台集中审批通过,营业执照以邮政EMS快递寄出,审批全程20分钟。

  类似喜滋滋的事,未来将成常态。前不久,江苏省市县三级行政机关共公布“不见面审批”业务逾10万项,提供各类办事指南71万多个,全省累计取消、下放、调整887项行政审批事项,将百姓关心、企业关注的网上办理事项整理成清单。江苏省正对照“企业3个工作日内注册开业、5个工作日内获得不动产权证、50个工作日内取得工业生产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的目标,打造“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升级版。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创立审批(服务)新模式,努力把江苏打造成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省份。如今的江苏政务服务,“一次不跑、事情办好”在多个领域成为现实,高效的“不见面”办事,可以做到“不推一扇门、不找一个人、不看一张脸”。一年来,法治江苏建设的触角不断延伸,内涵不断扩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依法行政……无不闪耀法治精神的光芒。

  有了法治的活力,中心工作更加深入推进——江苏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面形成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法律服务需求相适应的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体系。目前省级机关,各设区市党委、政府均已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江苏省委政法委发布《关于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依法加强产权保护的若干指导意见》,这是依法加强对各类产权司法保护的新遵循,也是法治江苏建设的新举措,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建设美好新江苏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了法治的严谨,立法更加科学精准——江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立法质量不断提升,并稳步推进设区市行使立法权。据统计,2017年,江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修改省级地方性法规17件,审查批准设区市法规38件,开展执法检查3次,为法治江苏建设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有了法治的规范,执法更加高效权威——近年来,江苏公安机关狠抓大数据战略,积极适应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发展趋势,着力打造“智慧警务”。据统计,江苏每年有85%以上的刑事案件依靠大数据应用平台“掌眼”侦破,命案侦破时间由过去的经年累月缩短到如今的以天计算,其中70%不超3天就告破,老百姓的安全感明显提升。

  有了法治的包容,司法更加阳光透明——2017年11月16日,江苏省法院与腾讯公司联合推出全国高级法院层面首个移动互联全业务平台——“微法院”。当事人可通过微信申请在线阅卷、查看庭审视频,可以用语音、图片、视频、定位等方式举报执行线索,查询案件流程、执行案款到位情况,甚至“网上”直击执行进程。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进程中,江苏法院司法公开正进行着一场浩大的程序性与机制性变革。

  有了法治的温度,服务更加开放便民——2017年7月,江苏省检察院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江苏检察机关检务公开评价指标(试行)》。在指标设置上,共分司法办案、检察服务、司法管理、综合信息4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在评价内容上,重点在于法律文书公开、重要案件信息发布、典型案例发布、类案数据公开、新闻发布等司法办案活动的公开。

  有了法治的思维,信仰更加坚定牢固——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法治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研究,出台了全国首个法治类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指导意见,在法院、公安派出所全面推行“派驻制”人民调解模式,推动群众路线与法治思维的结合。一年来,法治江苏建设的各种探索,于无声处成为服务大局、凝聚民心的不竭动力。

      文化浸润—— 全社会法治信仰不断增强

  2017年9月,司法部启动“最美法律服务人”主题宣传活动,邳州农民熊为义、闫怀玲夫妇代表江苏省入选“最美普法人”。

  从1985年起,熊为义夫妇利用农闲时节,拉着装有展板的板车在苏北一带宣传法律,被称为“普法鸳鸯”。每当有人感慨于他俩30多年的坚持时,熊为义总是朴实地回应道:“帮助大家学法懂法,不去犯罪,这是好事。”

  以典型的力量带动,靠实践的力量感召。过去一年,江苏积极推动全民普法宣传教育内容、机制和形式创新,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法律实践,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普法,让普法宣传深入人心,进而增强全社会的法治信仰。

  围绕“谁执法谁普法”“以案释法”“媒体公益普法”三大机制和领导干部、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三个重点,出台了9个规范性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323”普法责任体系,推动普法由“软任务”向“硬指标”转变。组织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以“学习贯彻十九大、弘扬宪法精神、共筑共享法治江苏”为主题的“12•4”国家宪法日活动。举办省级机关第四届“法治文化节”暨优秀法治文艺作品展,展播“砥砺奋进”法治江苏建设专题图片,推送“美好生活 德法相伴”普法产品,开展“以案释法基层行”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全民法治宣传教育质效。

  法润江苏,德法同行。江苏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进一步推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江苏建设,将“法治教育”“德法同行”品牌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将“爱国守法”纳入“江苏最美家庭”推选和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博爱家庭、书香家庭等创建标准,为德法共建提供有力政策支撑。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出版“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智库丛书六卷本,在已有法治实践基础上完善法治逻辑,全面展示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的宝贵成果。江苏省法学会地方法治研究会开展“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专题研究,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法治江苏建设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系统梳理,积极为省委、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咨询。

  与此同时,积极打造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省60%的设区市、100%的县(市、区)、1245个乡镇(街道)和2万多个村(社区)建成公共法律服务综合服务平台,村(社区)全部配备法律顾问,形成了“一条主干”、“四张网”的服务格局。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目前,全省共建成省级法治政府示范点249个、公正司法示范点159个、法治文化示范点472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0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率达42%。

  站在新起点,期待新突破。“江苏在法治的引领下,正扬帆起航,高歌猛进,铿锵前行。”江苏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侍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