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更加务实的姿态实现创新性探索性引领性发展 苏州以创新热潮拥抱发展新时代
苏州要以更大的创新勇气、更扎实的创新举措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前列!刚刚闭幕的江苏省两会,向全省上下发出了挺进发展新时代的动员令,也激发了苏州这座创新之城奋勇争先的昂扬斗志。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苏州调研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努力展现发展的创新性、探索性、引领性,更好地发挥对全省发展的示范作用,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说,站上新时代新起点,苏州以更加务实的姿态,自觉掀起新一轮创新热潮来呼应省委关切,努力建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杆,成为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江苏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标杆。
重大创新项目建设掀起发展新热潮
岁末年初,记者走马姑苏大地,到处都感受到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2017年10月以来的这股建设热潮有着显著特点:大项目,创新性,引领性。
以规模经济著称的张家港,规划总投资1800亿元的康得新集团“两园一城”启动建设。2017年底,张家港与康得新集团签订“两园一城”项目合作协议,宣告启动建设康得新航空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园、康得新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园及康得新未来城,计划通过8年时间打造全球先进高分子材料的人才高地、技术高地、产业高地。“两园一城”项目投资规模之大、规划起点之高、带动作用之强,将对张家港提升产业层次,打造经济“升级版”,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电子信息产业重镇昆山启动了142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落户和开工开业仪式,总投资320亿元,主要集中在光电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领域,总体目标是锁定“强芯亮屏”战略狠抓大项目,以图打破“缺芯少屏”的软肋。苏州工业园区专门规划并启动建设“企业总部基地”,以造就园区创新发展“再出发”的新引擎。已经集聚几十家“大院大所”的苏州高新区特色之路越走越宽,日前相继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约,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合作。
苏州市经信委负责人介绍,苏州将加快实施总投资4491亿元的91个重大产业项目,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迈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盘点这些“项目清单”,不难发现,很多项目都是苏州转型发展急需的“能量块”。更重要的是,苏州各板块在转型发展方面已经形成错位竞争之势,各地均找准了自己的“兴奋点”,力避产业升级中出现抢项目、争资源的同质化竞争。
在新的发展坐标上标定苏州新方位
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苏州掀起创新热潮,也理性审视自身不足,谋划在新的发展坐标上标定新方位。
两个多月前,首届“智论苏州”高层论坛在苏州举行,各路专家汇聚一堂,深度解析新时代苏州改革发展新路径。一个多月前,在一场盛大的年度“对话苏州创新”会上,一大批国内知名专家与苏州市领导展开一场精彩纷呈的对话交流,为苏州实现创新性、探索性、引领性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苏州两会报告显示,2017年,全市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万亿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08.1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万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已积累了厚实“家底”。在新的发展要求面前,不少干部有一连串疑问:苏州的发展是不是碰到了“天花板”?应该瞄准什么样的目标定位?在哪些方向发力才能实现“高质量”?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康宁指出,苏州创新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目前最大短板是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对偏弱,还没有形成具有标志性、带动性强的创新产业集群;苏州的开放型经济发展优势显著,但全球高端创新要素的集聚环境尚未形成。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章寿荣则认为,苏州有放眼全球的国际视野和资源整合的国际情怀,却缺少整合国际创新资源的创新型企业。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信息研究所所长王振直言,苏州需要突破传统制造业份额大的短板,在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建设中释放新动能。
“作为江苏的发展标杆,苏州已处在一个较高平台上,正率先步入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专家所言对我们清醒认识当前面临的困难帮助很大。”苏州市长李亚平说,处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苏州要积极向新经济要高质量、高效率和新动力,从而以经济发展高质量带动全面高质量发展。目前,苏州正在制定《勇当“两个标杆”落实“四个突出”建设“四个名城”十二项三年行动计划》,意图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以新的制度供给全面激活创新主引擎
两个多月前,国务院在苏州召开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暨推动“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现场会。苏州提出,未来3年内将安排30亿元制造业发展扶持资金,实施智能制造“十百千万”工程、企业家人才提升工程和高技能人才支撑工程,为“中国制造2025”立起“苏州标杆”。
“转向高质量发展,创新是主引擎,激活创新引擎,离不开制度供给。”这是苏州决策层形成的新共识,也是苏州全面发力新时代的“主攻点”。
创新制度供给,首先瞄准“人”。苏州的办法是,每年安排18亿元人才专项资金,把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列为关键核心战略,在全球范围集聚创新智慧。2017年12月底,苏州出台人才新政,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引进一批站在世界创新前沿、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顶尖型人才,并给予用人单位每年最高2000万元的引才补贴。
与此同时,苏州以实体经济为主阵地,以企业为主体,持续发力高端创新要素供给。启动建设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等25个单体投资超5000万元的重大科技创新载体,规划到2020年建成130家符合区域产业需求的新型研发机构。“我们参与重组东北特钢,共建江苏冶金技术研究院,就是为了占领钢铁行业的创新制高点。”世界500强企业江苏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说,扎根实体经济,坚持科技领航,做精做强钢铁主业,这是沙钢不断发展壮大的唯一秘诀,也是沙钢立足新时代的基本战略。
以创新驱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苏州各地你追我赶。苏州南大门吴江提出在民营经济、智能工业等方面打造“八大标杆”,全面提升发展水平。常熟则借助全面启动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掀起聚力创新“冲击波”。相城区一口气制定了涉及产业转型、科技人才、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的16个“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要用3年时间,实现主要工作指标在现有基础上翻番的发展目标,提升经济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