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小制作“二线突围”靠什么
2018-02-01 10:11:46  |  来源:新华日报  |  编辑:罗毅

  原标题:无明星无炒作,成本仅5万却成为北京戏剧节开幕大戏——南京小制作“二线突围”靠什么

  这两天,一部“小制作”在话剧界引发“大反响”。南京一部制作费只有5万元的本土原创话剧《Z21》,被第九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选为开幕大戏。不但成本低,主创团队也是“精简版”。没有大牌明星不说,身兼两职的还不少——导演兼制作人、编剧演男主角……不过,就是这样一部看起来不起眼的作品,半个月前赴北京演出时却连演三场、场场爆满。无明星、无炒作的“小制作”,为何会受到如此青睐?1月31日,记者专访了该剧导演兼制片人、雩剧坊负责人萧雁。

  本土话剧如何崛起,要踏踏实实讲故事

  雩剧坊位于南京金奥购物中心内,平时,这里的剧场免费提供给南京各高校的戏剧院团演出,剧坊只参与票房分成。“这是我们主打的青年剧场计划的一部分,”萧雁告诉记者,“一方面做公益传承,之前就发起了高校戏曲联盟。还有就是为高校的剧团免费提供场地,让他们来演,从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戏和新的青年人才,也是为了鼓励新人,让他们有展示空间。”

  萧雁在和记者交流时说,“做戏剧这么久,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比,南京本土原创话剧的优势到底在哪里?比演员、拼制作,南京只能算‘小字辈’。本子,才是我们可以突围的那个点。《Z21》就是这样,在北京开往拉萨的列车上,发生了一段别离的故事,演员虽然只有两个,场景也很少,但编剧王思的本子扎实,特别能打动人心。”

  半个月前,《Z21》在内地第一个民间剧场——蓬蒿剧场演出时,剧场创始人王翔一连看了三场。对他这样一个资深戏迷来说,还是很少见的。萧雁说,“《Z21》不是那种浅表的靠表演效果的热闹,而是踏踏实实地讲故事。我们不光要考虑内容的深度,还要考虑市场的接受度。男女主人公本身就各有各的人生困境、情感困扰,然后通过编剧的巧妙设计,两人在车上构成了戏剧冲突。王翔老师觉得这部戏特别可贵,是多年难得一见的真实、深入的作品。”

  打造“戏剧+”,在世界舞台讲述江苏故事

  从《邯郸梦》到《YONG董的奇幻旅程》,雩剧坊制作的两部剧先后亮相南京周伦敦站、纽约站,在世界舞台讲述南京故事。今年的巴黎站,他们又将带去新的呈现。

  和演出相比,萧雁更看重背后的文化交流和整体推广。“一开始,我们就在打造‘戏剧+’的概念。因为,就目前本土戏剧市场的情况看,剧团光靠卖门票恐怕是无法存活的,我们想通过‘戏剧+’的概念,让戏剧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萧雁举例说,“这几年南京周的演出,就是‘戏剧+非遗’。现在不少国际剧场已跳出了单纯用戏剧讲故事的概念,更多的是一种审美、一种精神的传递。《YONG董的奇幻旅程》就是这样,通过横跨东西古今的体验,让世界看到不一样的南京、不一样的非遗文化。我们打造的剧,是希望能成为非遗的一站式体验,它不仅仅是一部戏,更多是一种承载和表现的平台。”

  2018年,雩剧坊还将和苏州联手打造一部实景版昆曲《浮生六记》。萧雁介绍说,“2017年的京东图书销售榜单上,《浮生六记》位列第一,它呈现的是中国式的审美和生活方式,我们也融合了很多苏式生活文化在里面。目前我们准备在平江路找一处宅院,在里面做一个浸入式戏剧,让观众跟着剧中人物走,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要看更要能融入,儿童剧不能只是“一笑了之”

  戏剧和公益的结合,是雩剧坊的另一个亮点。和一般的公益行动不同,雩剧坊并不局限在请孩子看演出这个层面。

  萧雁的理念是,“对孩子来说,光看演出还远远不够。我们做了三年的项目叫‘童心之翼’。针对年纪小一点的孩子,我们会引进卡通肢体剧,是和挪威合作的。适合大一点孩子的剧目,则是和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合作,偏重于故事讲述。”

  和“台下看剧”的传统模式不同,雩剧坊会请孩子参与到戏剧表演之中,通过戏剧教育的形式释放天性,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萧雁说,“我们的目标不是为了培养专业演员,而是让孩子们在融入戏剧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学会表达和沟通,培养团队意识、协调能力,通过戏剧的方式让他们更好地认知和融入社会。”

  “艺术是需要观众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通过作品去启发、培育观众。滴水穿石,从无意识地‘被灌输’到有意识地‘主动学’,正是艺术文明的台阶。”萧雁认为,儿童是未来进剧场的人,雩剧坊实际上是在培养潜在的观众,为他们打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