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急救中心急救医生何建军:守护群众生命通道的“尖兵”
1月27日早上7:30,持续的降雪使古城南京变得异常寒冷。南京市急救中心城中急救分站站长、党员何建军正在忙着整理急救物资,准备出车。
“刚刚接到调度指挥中心的信息,有人滑倒摔伤了,我们必须马上赶过去。”何建军边忙边说,很快他从休息室和同事们紧急冲上救护车,一路驶往事发现场。“如果感觉严重,先躺在原地不要动,以免移位造成二次伤害……”一路上,何建军用手机指挥现场呼救人员。
下了车,拿上急救箱,推着担架,何建军又是一路小跑奔向病患身边。
“老何是个铁人,这只是他28年急救工作中的‘普通镜头’。”随行的同事告诉南京日报记者。
近年来,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发展很快,出救量每年都以10%至15%的速度递增,急救任务重、人员紧缺。虽然何建军今年已经52岁,但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主动提出到最辛苦的城中急救站工作。在这里,最高日出车量达到26次,时常午饭拖到晚上也吃不上。“有时才刚拿上筷子,调度中心的电话就来了,接到命令必须第一时间出发,一顿饭花几个小时吃完是常态,有时午饭甚至是和晚饭一起吃的。”何建军说。也正因为此,在单位全年考核中,何建军大于3分钟出车率为零、投诉为零,出车次数位居全单位第一。
“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我想,院前医疗急救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何建军在采访中表示,无论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多苦、多险、多累、多委屈,作为一名急救岗位的医生,必须把院前医疗急救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重要一环,用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恪守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前不久,鼓楼区金陵三村的独居老人张大爷,因肝硬化出现消化道大出血,大便失禁摔倒在家。何建军到达现场后,根本顾不上恶臭,拿出急救箱给老人测血压,清理口腔呕吐物、粪便等,在给老人做了紧急妥善处理并更换脏衣服后,将其送往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急救讲究的是急,容不得太多讲究。”何建军说。
在急救转运病人过程中,经常有体重较重的病人需要从六楼或七楼抬到楼下,靠车上仅有的一名担架工根本无法完成,此时的何建军又从急救医生“变身”担架工,一起配合将病人抬下楼。
2017年夏天,家住玄武区东方城小区的一名老教师突发心脏病拨打120求助。何建军接到任务后5分钟内赶到现场,完成快速处理后,和担架工一起把患者从6楼抬到救护车上,满头大汗,衣服也湿透了。家属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在缴纳完正常救护费用后,执意以现金的方式表达谢意,被何建军婉言拒绝。
还有一次,家住迈皋桥合班村的孕妇薛女士夜间突然出现临产症状拨打120。何建军接到调度指令后迅速出车,在送往医院的路上,他一直在安慰、照顾薛女士。这时,家属突然硬塞给何建军400元红包。为了让家属安心和不影响对产妇的救护,何建军只好暂时收下,但在返回分站的路上,他立即将此事向调度指挥中心进行了说明,并在第二天上午将红包送还给薛女士的家人。何建军的同事告诉南京日报记者,类似的事情,已经记不清发生过多少次了。
“时间就是生命,岗位就是责任。”何建军说,这是南京120人的职业精神,也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一辈子最想用“行动”来诠释的“名言”。
拽着一个个病患与死神赛跑,何建军已经跑了整整28年。在艰辛而无私的付出中,他不仅收获了无数患者的“点赞”,也先后荣获南京市劳动模范、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南京好人”、南京地区“十佳医生”和“人民满意的卫生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去年10月又被选树为全市践行“两学一做”好典型,而他所在的车组也被江苏省卫生计生行业党委评为“党员示范岗”。
“每个人都有理想,或大或小,我的理想就是做一名治病救人的急救医生,为健康中国的建设尽自己绵薄之力。”何建军说,再过几年自己将退休离岗,但治病救人会一直继续,而且要更加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好“传帮带”,为“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和我市院前医疗急救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