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出“野蛮” 让民宿蓬勃生长
2018-01-17 13:43:49  |  来源:新华日报  |  编辑:罗毅

  原标题:备受追捧的民宿也频频招来消费者抱怨——走出『野蛮』,让民宿蓬勃生长

  中国目前已拥有21万家民宿。然而,由于缺少行业标准,民宿的“野蛮生长”也招来诟病。到底什么样的民宿才是顺应百姓美好生活需要及推动乡村振兴的好民宿?1月16日,由扬子晚报《精品民宿》杂志、开始吧、二十八宿新媒体平台等主办,乡伴文旅集团协办的“2018长三角民宿峰会”上,业内人士共同寻找答案。

  原形毕露的“网红民宿”

  “2016年我曾经以普通消费者身份,自费到云南大理进行了一次民宿调研,选择的民宿都是无差评的‘网红’级的。然而,当我从进院子开始,就感受到诸多不足,比如,片面强调和追求庭院的景观,而牺牲了安全性;过于追求建筑的开放性,而牺牲了客人的隐私等等。更可怕的是,有民宿一味照搬日本造园手法‘枯山水’,而忽略卫生整理,甚至把鱼缸也放置在‘枯山水’之中。” 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精品酒店分会会长张晓军,直言“网红民宿”原形。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半城读书会创始人朱虹也坦陈,“民宿不仅是‘讲故事’,拍个美照、发发朋友圈就以为完成互联网传播了,关键是产品本身的价值和24小时的完整服务”。朱虹更现场询问台下一众民宿开办者:“有赚钱的吗?”现场竟无人应声。尽管不乏低调的因素,但朱虹表示,由于客流导入成本高,加之产品打磨度普遍不高,开民宿赚钱的很少。“民宿是典型的‘飞镖产品’,吸引重复消费并不容易。”

  消费者的抱怨确实在增多。记者在国内最大的自由行交流平台蚂蜂窝旅行网上看到,不少网友吐槽自己的民宿体验,比如:打扫不彻底,床品有污渍;房间有烟味、臭;过于偏僻,安全系数低;过度宣传,与实际不符;WIFI速度过慢;空调过热或过冷;房间内有昆虫等。

  “消费者的角度是最真实的市场反应。因为我们的价格和提供的内容严重脱节。”张晓军说,民宿作为一种新型住宿业态,应该解决好隐私性、安全性和卫生性问题。“如果这三个最基本的要求都无法满足,就算是网红,但谁敢说还有2次、3次、4次入住呢?!”

  千宿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赖洪波表示,作为国内最大的民宿大数据平台,他们监测到的数据具有发言权:“莫干山、大理等地民宿增长很快,俨然‘红海’,但消费者的增长并没这么快。而现在的民宿大多是农家乐,缺乏精品民宿,配套产业远远不够,缺少专业管理团队。”

  张晓军透露,2017年国家旅游局已把民宿纳入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规章范畴,其抓手是民宿标准,这意味着中国民宿将从草根的野蛮生长阶段,进入到可持续的标准化阶段。

  “试住达人”眼里的好民宿

  民宿试住达人“苹果姐姐”已有两年没有租房,而是辗转于各类民宿居住。“之前在美国住的更多的是城市民宿,就是单个的家庭式居住。2017年12月开始住在浙江莫干山的乡村民宿。”

  “对我来说,除了住以外,一去民宿就会有管家或者主人迎接,让人体会到了这处民宿的归属感,很有感染力。我出门旅行很少做攻略,但如果能找到一个好民宿,房东就是你的活地图。” “苹果姐姐”曾在美国硅谷工作,从事社交软件开发,后来到优酷上班,在她眼里,人与人的连接很重要,所以,好的民宿还要有好的公共区域吸引人,在这个公共区域内可以喝咖啡,进行音乐表演,还有一个大厨房让陌生人一起做一顿饭,并举办画展等。“我到一个地方,看到主人的书架,从主人选择的书,就可以看出他的品位和这个地方的底蕴,让陌生的闯入者很快融入当地。”

  “到民宿居住的,往往是对生活品质要求较高的客群。他们不仅是去乡下住两天,还希望有全方位的消费场景。”《旅游情报》杂志创始人谢荣祥说,民宿更是一个分享生活的平台。

  千里走单骑民宿群落管理中心总经理李伟认为,民宿要满足消费升级需要,首先还是要做好产品研发和打造,一些收购来的乡村旧房,防潮、噪音和下水等都存在很大问题,必须精细打磨。他们还发起民宿群落联盟,2016年率先在莫干山展开集群化探索,拉长民宿公共配套和服务短腿。“民宿是一个漂亮房子发展起来的,但是当民宿越来越多,我们发现了一种聚落式的发展模式,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理想村。”2012年在莫干山建造了民宿清境·原舍的乡伴文旅及乡伴原舍创始人朱胜萱表示。

  “民宿+”,让乡村精神回归

  猪栏酒吧创始人寒玉有一个观点:民宿的兴起,是乡村精神的回归。人们愿意消费民宿,是希望能找到一处精神依托的地方。

  猪栏酒吧开设了一个很大的书店,没有探头,书籍可以任意拿,住客可带到田埂上去看、房间里看,带走也行。客栈里也没有一台电视机,希望客人到乡下来更多地是与家人和身边的朋友分享清静。去年他们还举办了两次知名画家的画展,并把画作复制品摆放在田间,让劳作的村民和过往的行人也能看到。“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回到故土,因为故土已提供不了他们更多层面的需求。”寒玉认为,他们借助民宿更多想传达一种生活方式,并吸引年轻人回流乡村。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雷设计的云夕·戴家山民宿一炮而红,在他看来,只是借助民宿搭建了一个乡村振兴的平台,而乡村振兴最终还是靠人,“借助民宿,把最好的思想、技术,最具乡土情怀的人引入”。戴家山空心化严重,原来的老旧房2000元一栋还没人稀奇,经过设计、改造并引入先锋书店等配套后,现在一栋房子75万元,村里百姓做的民宿高达600元一晚。

  一次偶然的机会,苏州乡根东林渡创始人奥彤在苏州太湖边发现了一片原生态村落,随后与政府达成协议,参与乡村运营和开发。“吴中区横泾镇的这片乡村以纯农业为基础,田园环境与区位有优势,但仅仅是把民宿开发出来了,游客就会来吗?还是要从产业的角度来综合运行。”

  奥彤说,横泾镇自古产“贡米”,大米口感好,但却一直走不出苏州,后来他们找到农业部研究专家,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田间管理,并生产无抗生素的“宝贝香米”,“三年来,每年销售几十万斤,大米的价格也从每斤四五元上涨到15元。坦白说,民宿目前还没赚钱,但大米赚了钱。”他认为,做民宿少不了依托乡村,而且要有相应的吃、住、行业态和产品,才能更好地与客户建立联系,并增加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