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徐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辉煌‘十四五’‘徐’写新篇章”主题新闻发布会之“扩大内需提振消费”专场,全面介绍徐州在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环境、构建消费场景、提升消费能级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和具体成效,系统谋划“十五五”时期徐州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

发布会现场
规模扩容提质 消费能级跃上新台阶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十四五’时期,徐州消费促进工作成果丰硕,消费市场呈现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活力迸发的良好态势。”徐州市商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单静静在发布会上说。
“十四五”以来,徐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始终保持全省前列。2021年至2024年,增幅稳居全省前三位,总量居全省前列、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首位。2025年1—10月,全市社零总额完成3770.2亿元,增速5.9%,总量和增幅分别位居全省第3位、第1位。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彰显了徐州消费市场的强劲韧性。
消费市场的繁荣,离不开精准有效的促消费组合拳。徐州精心打造“淮海新消费”活动品牌,围绕四季消费特点,推出举办“春风徐来、夏夜生活、金秋惠购、乐购冬日”系列主题活动。自2023年以来,累计组织各类经营主体开展活动超9000场,不仅激活了本地市场,更将影响力辐射至周边区域。彭城广场中心商圈区域旗舰级消费地标的地位更加凸显,商圈云集2800多家商贸企业,年客流量超8000万人次,节假日峰值客流超50万人次,成为省内仅次于南京新街口的第二大城市核心商圈,辐射半径突破150公里,市外居民消费占比超30%。首店经济蓬勃发展,2022至2024年累计引进首店564家,进一步拓展了消费升级空间。
场景融合创新 消费信心持续提振
“文旅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徐州市文广旅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宗红介绍,2024年,全市重点景区接待游客6600万人次,景区消费221.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67%、19.18%,增速全省领先。今年1—10月,全市银联文旅消费金额达267.57亿元,同比增长21.45%,徐州已成为新晋网红旅游目的地城市。
成绩的取得源于多维发力。徐州乐园、方特乐园、园博园等“五园”联动发力,引爆市场。马陵山景区纳入国家文旅部5A级景区储备库,4个国家4A景区、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新晋亮相。《彭城风华》沉浸式实景演出累计接待观众40万人次。15场万人以上演唱会外地观众占比超65%。文博热、非遗热、文创热持续升温,赛事经济热度高涨,“国潮汉风夜彭城”品牌深入人心。新沂市打造“心怡生活·惠享全城”促消费品牌,云龙区创新推出“汉符”系列文创,成为爆款IP。
良好的消费环境是激发消费潜力的基础保障。“‘十四五’期间,我们以消费环境优化为核心,构建‘七个一’维权新机制,大力实施‘五心’工程,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便捷的消费环境。”徐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四级调研员李峰介绍。截至目前,徐州已发展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1660家,“七日无理由退货”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十四五”期间,全市12315平台累计接受咨询73.45万件、投诉举报47.51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9亿元。
迈向“十五五” 共绘消费增长新蓝图
站在“十五五”新起点,徐州聚焦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谋划消费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将从消费供给、消费业态、消费场景、消费环境等多维度发力,释放内需潜力,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推动徐州消费市场再上新台阶。
徐州市商务局将升级消费供给,持续办好“淮海新消费”品牌主题活动,争取更多高端商贸企业落户,助力本土品牌“走出去”;徐州市文广旅局将深化“文旅+百业”融合,培育水上旅游、房车露营等新场景,做热“冰雪经济”与“月光经济”,做强“彭城七里”“国潮汉风”等品牌;徐州市市场监管局将以数字化平台建设为抓手,探索徐州特色消费环境建设路径,让市民和游客享受到更安心、便捷、优质的消费体验。
云龙区将推进“两圈一带一区”建设,提升城市商业能级,构建“展、会、节、演、赛”一体化活力中心,加快文旅体商融合发展。新沂市目标到203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900亿元,依托马陵山、窑湾古镇开发沉浸式场景,持续优化消费业态。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为“十五五”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文/图 徐轩)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