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深耕文化到壮大产业 宿城以文旅高质量发展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层林尽染秋意浓,水韵宿城自驾兴。近期,2025泛长三角自驾游产业发展大会暨“千车万人游宿城”启动仪式在宿迁市宿城区朱海休闲运动小镇盛大启幕。这场激情澎湃的自驾游盛会,不仅让大众目光再次聚焦这片美丽的土地,更展现了宿城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十四五”以来,在宿城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宿城文旅紧紧围绕国家文旅发展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开拓进取,在文化和旅游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品牌创建彰显示范引领 构筑文旅产业新高地
通过系统整合项王故里、大运河文化带等核心资源,宿城成功创成江苏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全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推动文旅与农业深度融合,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入选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地区,耿车镇刘圩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蔡集镇牛角村和王官集镇唐圩村入选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牛角村欢乐田园度假区、耿车镇刘圩村获得长三角自驾游“臻选”美丽乡村称号;完善文旅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消费环境,创新消费场景,成功获评江苏省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单位。通过打造精品项目,酒都公园、牛角村欢乐田园度假区创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古黄河滨水休闲街区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大运河文旅服务满意度荣登金榜;积极培育文旅新业态,打造朱海休闲运动小镇等特色项目,朱海休闲运动小镇入选“省级乡村自驾旅游生态圈”试点单位,并纳入江苏省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名录。因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同时获评江苏省乡村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60余项荣誉的取得彰显了宿城区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的创新实践和卓越成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以创意传承激活文化基因 绘就文旅融合新画卷
宿城深入挖掘西楚文化、红色文化、酒文化、大运河文化等内涵,支持传统文化具象化表达。依托本区域苏北大鼓等66个非遗项目,开展文创产品研发,加强文艺创作、创意设计、IP授权、品牌联名,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商业”“传统文化+农业”跨界融合发展,支持糖画、董王高跷等非遗进景区,推动文化产业全链条发展,打造西楚文化产业集聚带。将藤编、剪纸等传统手工艺融入旅游产品包装设计,打造非遗文创直播基地,推动旋木雕、烙画等传统工艺搭乘数字经济东风,上云出圈,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宿城区皮雕工艺与苏州缂丝传承技艺融合创新,实现皮雕产品价值增长15倍。支持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苏北大鼓、苏北琴书等传统曲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12个非遗特色文化品牌,建成4个特色曲艺传承基地,以朱瑞红色文化为原型创作的曲艺作品《血奶》《烽火情》等分别荣获江苏省第十四届、十五届“五星工程奖”。
以创新融合丰富产品供给 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
突出农文旅融合,宿城以田园休闲为主题,在稻田花海、湖光岛影之中建设牛角阡书屋、朱海邻水书房,打造季高·牛角村MOMO 乐园,成为苏北地区热门的亲子旅游度假胜地,年均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实现营收6000余万元。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融合,宿城打造SU·清水湾度假酒店、SU·牛角村度假酒店、SU·海梦田房车营地等SU系列酒店,为游客提供不同风格的度假产品。强化数字赋能,创新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田洼智慧农业园、蝴蝶兰大世界等研学项目。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运用5G+VR/AR、全息投影、声控触控等现代科技手段,融入西楚文化、酒文化等元素,在项王故里、宝龙金鹰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酒都公园等地打造沉浸式演艺、虚拟展厅等文旅项目,让美好文旅更加可知可感。精塑“跟着赛事来旅行”品牌,建设路亚垂钓基地、飞行营地等文旅项目10余个,年均开展垂钓、帆船、电竞、DS定向赛等各类赛事活动200余场,吸引游客30余万人次,变“赛事流量”为经济发展的“增量”,带动村集体收入200余万元。
以高标准推动文旅设施完善 优化全域旅游新环境
实施“风景道+绿道”休闲道路网络提升工程,建成串联朱海、牛角、月堤湖、印象黄河景区40公里全域旅游风景道。开通定制公交文旅专线,线路全长34公里,设置36个停靠点,串联项王故里、酒都公园、双塔公园、牛角村欢乐田园度假区、朱海休闲运动小镇等多个景区、景点。建设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旅游厕所,并录入“全国旅游厕所管理系统”,100%完成百度地图标注,覆盖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集散中心、特色街区、旅游商圈、旅游沿线道路等。完成30余个道路标识系统、精神堡垒和景观小品的建设工程,有效展示“城市即景区”的概念,让游客可以清晰明了地抵达牛角村欢乐田园度假区、朱海休闲运动小镇等景点。旅游厕所建设案例入选文旅部优秀案例。
如今的宿城,正在奋力绘就一幅既有文化厚度又有产业活力的高质量发展新画卷。站在新的起点,宿城将继续深挖文化内涵,拓展业态边界,优化服务体验,让“水韵天成 自在宿城”的魅力吸引更多游客驻足流连,让文旅产业的澎湃动能持续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新华日报 作者 巴恬恬)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