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季的东台乡村,生机盎然。五烈镇甘港老家稻浪翻滚,民居与生态农庄相映,村史馆、百坊园等场馆错落,烟火气中透着幸福感。东台以“植入乡土、三产融合、生态宜居”为理念,让文艺与乡村振兴深度交融,走出产业兴旺、生态优美、文化铸魂的和美之路。

东里村稻田一景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东台各村立足资源,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矩阵。五烈镇东里村将稻田打造成艺术打卡地,“米宝宝”代言“东台大米”,通过全产业链建设与品牌化运营,产品附加值提升30%,日均订单超200份。富安镇富北村拓展茧丝绸衍生品,带动蚕农亩均年增收1050元;溱东镇周黄村以“特种金属+现代农业”双轮驱动,特色农产品远销周边;新街镇方东村深耕苗木产业,年销售额破10亿元。

巴斗村街景
生态为乡村添彩,文艺让底色更亮。时堰镇红庄村通过生态修复,将杂乱河坡变身亲水步道,“红庄艺术里”集艺术空间、民宿等功能于一体,吴为山大师的作品注入艺术底蕴。弶港镇巴斗村保留渔村原始风貌,蓝白民居、海洋元素尽显风情,从“靠海吃海”转为“养海护海”,“生态+旅游”模式吸引大量游客,渔家乐生意火爆。两地蜕变是东台三条风貌示范带建设的生动体现。

四仓村鸟瞰图
乡村振兴需塑形更需铸魂。东台深挖文化资源,滋养乡风文明。许河镇四仓村修复“苏中四联中”遗址纪念馆,以现代技术重现红色历史,成为热门红色教育地。五烈镇甘港村通过村史馆、百坊园活化农耕文化,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实现旅游兴村。梁垛镇临塔村将孝贤文化融入实践,打造医养结合阵地,设孝贤馆、评“孝贤之星”,通过乡贤调解、道德讲堂等凝聚人心,让淳朴民风蔚然成风。
文艺扎根乡土,振兴惠及民生。东台以产业为骨、生态为肌、文化为魂,让乡村成为幸福家园,乡土文化成为精神纽带,为全国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宝贵样本。(文/图 董宣 贾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