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现场,苏州博物馆推出的“关爱·幸会苏博——苏州博物馆无障碍主题展览”受到与会专家关注。

无障碍主题展现场
此次展览以“无界感知,人文共享”为核心理念,通过精心设计的触摸、气味、AR设备、语音导览等多感官交互方式,为视障、听障及老年群体打造了一段暖心又精准的博物馆之旅,为会议现场首发的《中国博物馆无障碍建设指南》提供了生动的案例展示。

无障碍主题展现场
展览巧妙地以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建筑为原型,将标志性的粉墙黛瓦配色与几何图形融入展陈设计,营造出熟悉的苏博美学空间。展区划分为“幸会苏博”、“手译博观”、“触摸博物”及“博爱夕阳”四大单元,每个单元都蕴含着针对不同群体的“小心思”:视障观众可以通过触摸精细的文物模型与建筑装置,感受苏博的建筑与文物之美;听障观众可借助创新的AR手语导览,获取丰富的展品信息;而老年观众则能使用大字版讲解词、苏州方言版语音讲解,全方位打破观展障碍。
这一创新实践的背后,是对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深刻回应。正如展览序言所述,在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与3.1亿老年人,让每一个人无论障碍与否、年龄长幼,都能平等地感受文化魅力,是文博机构不容推卸的社会责任。202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正式实施,更为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石。数据显示,2024年苏州博物馆接待的近500万观众中,包含32万人次老年观众及近万名残障观众,这些数字不断驱动着博物馆提升其服务的包容性。
近年来,苏州博物馆已联合苏州市盲聋学校、苏州老年开放大学、苏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等机构,持续探索艺术无障碍实践。本次展览既是对过往经验的集中展示,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优质教育”的生动诠释,旨在回应“如何让博物馆真正成为所有人的文化家园”这一核心命题。
未来,苏州博物馆将继续携手更多合作伙伴,积极引入智能科技,深化社教服务,搭建起无障碍桥梁,用博物馆的温暖照亮特殊群体前行的道路;以一颗关爱之心,幸会苏博,共同见证文化与人文关怀的动人交融。(文/图 苏博轩)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