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丰盛生命——杨飞云近作展”在苏州博物馆本馆开幕。展览由苏州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油画学会联合主办,展出著名油画艺术家杨飞云的59幅代表性作品,集中呈现艺术家近20年来的艺术探索,为观众展现古典精神与东方美学的交融。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全面呈现了杨飞云艺术创造不断深耕的时间脉络:2000年起延续至今的国内外风景画写生,全国各地、欧洲各国等东西方景象的记录;2007年开启的人物画写生与画室研究,以“近观”视角捕捉普通人生命中的神性微光,从古典式的庄严过渡到对平凡生命的温情观照;2017年重病康复后转向的中国历史画与古圣先贤肖像创作,更让齐白石、武圣关羽等形象成为东西方绘画体系对话的载体。
展览现场
作为中国写实油画的标志性人物,杨飞云的艺术始终在传统与创新间寻找平衡。他承袭西方古典主义的严谨结构与精微质感,却以东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重构画面,持续不断地在油画语言的丰富性、油画的当代性表达、油画的文化意义挖掘以及精神价值提升等诸多方面,进行着深入的思考与切身的实践。
杨飞云在此次展览自述中说:“油画是西方人发明的,在国人的手中也有百年的积累。几十年来,我不停地画油画,心无旁骛,就是想接着前辈丰厚的积累继续往前走,一直妄想尽力去掌握有质量的油画语言,积累有深度的文化涵养,尽我所能地表现中国人的审美特质和当代人的情怀意味。深入其中,乐此不疲,因此而充实。”
此次策展人、中央美院美术馆收藏委员会副主任红梅强调,这次展览是一次“三无四有——生态环保展”,所谓三无,即无粉刷、无搭建、无污染;所谓四有,即几乎所有展陈物料都能够循环使用、永久使用、低碳环保,尤其是强调在地性。展厅设计中运用了天鹅绒、苏绣等江苏非遗元素,既是一次展览与在地文化的对话,同时也是一次不同文化艺术领域的跨界合作的有益尝试。
展览现场
从中央美术学院的求学时光,到“中国写实画派”的发起,再到如今对艺术本质的持续追问,杨飞云用四十余年的坚守证明:写实从不只是技法的复刻,更是精神的传递。展览于9月23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将延续至12月14日,展期近3个月。(文/图 苏博轩)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