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视频               融播报              房产        
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聚焦文化遗产数字化 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数字成果引全球关注
2025-09-19 17:41:5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陈小雨责编:李诚

  “大报恩寺遗址的数字保护充满创意与活力,不仅让人们重新了解这段历史,也让青年与遗产更亲近。”近日,在西安国际会议中心,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的雅玛可·克里斯蒂娜在参观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展区后这样评价。

  作为“古建遗址类”展区的重点案例,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数字保护项目成为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项目展的焦点。9月16日至9月17日,来自全球政府部门、文博机构、科技企业与青年创客齐聚古城,共同探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新路径。

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聚焦文化遗产数字化 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数字成果引全球关注_fororder_图片 1

大会现场 供图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

  大报恩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皇家寺庙之一。其核心建筑大报恩寺琉璃塔以通体琉璃砖砌成,144盏佛灯昼夜长明,塔檐悬挂152只风铃。17世纪,随着传教士和商人的记述,这座塔被介绍到欧洲,被称作“南京瓷塔”,成为西方人心目中最具象征意义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

  然而,塔毁于战火,百年来只余断砖残垣。近年来,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依托系统考古和数字科技,完成了4300万微米级精度的数字复原,并通过以VR、数字孪生、AI技术为基础的智慧文旅创新平台,2024年入选国家三部委联合公布的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

  馆方还构建了覆盖考古成果、文献记载与跨国传播的知识图谱,让公众能够一键追溯琉璃塔的兴衰流变。置身虚拟现实(VR)场景,观众可以“云端登塔”,俯瞰明代十里秦淮,聆听六百年前的暮鼓晨钟,在拼合史籍、地图与传教士书信中的图景中,重新触摸那段失落的辉煌。

  展览现场还展出了“永不消失的遗产”全球创客大赛的优秀作品,为文化遗产数字化注入青春创意与国际视野。该赛事自2024年起由南京发起,已吸引来自19个国家超过1000名青年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评价道:“这场赛事为国际协作树立了新标准,也为其他博物馆提供了可效仿的标杆。”

  2025年的大赛以“一城·一塔·一河”为主题,串联起明城墙、大报恩塔与秦淮河三大城市文化地标。青年创客们从城砖、塔铃、秦淮夜色中汲取灵感,打造“愿河”“流光叠影”“回声之冠”等一系列互动装置,让文化遗产不再是静态的展示,而是“可互动、可参与、可感知”的当代体验。

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聚焦文化遗产数字化 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数字成果引全球关注_fororder_图片 2

嘉宾参观体验 供图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

  其中,冠军作品《生铃之园》成为全场焦点。作品融合实体装置与增强现实(AR)技术,72根芦苇造型碳纤维杆随风摇曳,仿佛琉璃塔的铃索与梁架结构,风吹即响、光影流转。观众扫码进入AR体验,可见“时空船队”穿梭古今,承载文人墨客的诗篇与历史故事。作品由跨国团队“丝路余声”协作完成,兼具实体与虚拟的双重叙事。现场观展的意大利考古学家西蒙·帕斯托尔表示:“南京的这一作品传递了古代的文化,又有当代表达,很有诗意。”

  世界互联网大会不仅是展示平台,更是思想碰撞的交汇点。与会嘉宾普遍关注: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真实性的同时,让其在当代社会拥有新的表达方式和价值?南京大报恩寺遗址的探索因此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比较视野。

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聚焦文化遗产数字化 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数字成果引全球关注_fororder_图片 3

嘉宾观展 供图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

  “‘永不消失的遗产’这一理念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加纳也非常希望参与此类项目,并展开合作。”加纳博物馆与遗迹委员会执行董事克韦西·埃塞尔-布兰克森称赞道。

  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跨界网络的长期合作,吸引全球伙伴参与遗产共创,让数字遗产保护成为可持续的文化工程,既守护历史记忆,又面向未来创新。数百年前,琉璃塔的灯火曾照亮城市夜空;今天,数字与创意让它在全球舞台上再次闪耀,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世界的文化之光。(文 王博)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