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代理退保”“代理维权”为幌子的非法中介活动持续蔓延,已成为侵蚀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行业痛点。面对共同挑战,平安人寿江苏分公司通过构建 “风险预警关口前移、纠纷调解多元化解、消费者教育深度渗透”三级防护体系,依托第三方调解机制成功化解多起纠纷,并以真实案例警示公众警惕非法中介陷阱,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真实案例:失业客户险遭误导 专业调解守护保障
2024年12月,客户董女士因长期失业、经济压力较大,受网络“全额退保”广告诱导,向平安人寿提出解除其重疾险合同申请。投诉处理人员多次尝试沟通均被拒绝,经研判发现其可能受非法组织操控,遂主动引入保险纠纷调解中心介入。
保险纠纷调解中心受理案件后,指派资深调解员核查事实。调查发现,董女士受网络不实视频误导,对保单产生严重误解。调解现场,公司工作人员逐条解读重疾险条款,重点讲解保额、赔付条件及免责范围等核心内容,并结合非法“代理退保”典型案例揭露黑产欺诈手法。经专业释疑,董女士意识到自身误解,当场撤回退保申请、决定继续缴费,双方签署调解协议。
2025年6月,董女士不幸罹患重大疾病,平安人寿迅速完成理赔,13万元保险金及时到账。“幸亏当初没轻信网络广告,这份保险成了救命钱!”董女士感慨道。
深度解析:非法“代理退保”四大套路
非法中介套路具有高度隐蔽性,消费者需警惕以下特征:一是“保过”谎言,以“100%全额退保”为诱饵,实则收取30%-50%高额代理费,中途退出需支付违约金;二是伪造证据,假借“法律援助”之名,教唆消费者篡改材料、恶意投诉;三是信息盗用,声称“手续简单”,却非法获取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导致隐私泄露、财产损失;四是切断沟通,要求消费者拒绝与保险公司直接联系,实则阻断合法维权渠道,冒用身份实施二次诈骗。
高管发声:构建消费者权益防护网
平安人寿江苏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杨卫强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金融企业的首要责任。”他提醒公众,消费者维权可通过金融机构官方渠道提交诉求,避免被非法“代理退保”组织侵害;要善用多元解纷机制,除向金融机构投诉外,可向保险纠纷调解中心申请中立调解,或通过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同时,他呼吁消费者理性投保:“消费者购买保险时,需结合自身需求、支付能力及风险承受力,重点关注保险责任、免责条款、退保损失等核心内容,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权益受损。”
非法“代理退保”行为不仅会导致消费者失去保障,更衍生出个人信息泄露、信用受损等连锁风险。未来,平安人寿江苏分公司将持续强化风险预警、纠纷化解、教育宣导三级防护体系,坚决打击非法“代理退保”黑产,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公司也倡议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打击“代理退保”黑产合力,共同营造安全、透明、健康的金融环境,为实现全体消费者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文 田健)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